大唐国,日本国,临风放出辽天鹘。
不隔重溟见得亲,依然却被重溟隔。
光禅拚不顾浑身,咬定牙关力访寻。
白浪堆头航一苇,普通年远只如今。
焚香扣我西来旨,三十乌藤敲出髓。
非佛非物亦非心,拟议白云千万里。
结成不共戴天冤,怒气蒸云走出门。
这回必要讨分晓,归问阿爷隆长老。
大唐国,日本国,临风放出辽天鹘。
不隔重溟见得亲,依然却被重溟隔。
光禅拚不顾浑身,咬定牙关力访寻。
白浪堆头航一苇,普通年远只如今。
焚香扣我西来旨,三十乌藤敲出髓。
非佛非物亦非心,拟议白云千万里。
结成不共戴天冤,怒气蒸云走出门。
这回必要讨分晓,归问阿爷隆长老。
这首诗描绘了大唐与日本国之间的佛法交流,以光禅人为中心,他不顾一切地跨越辽阔海域寻找佛法真谛。首句“大唐国,日本国,临风放出辽天鹘”形象生动,将光禅人的决心比作飞翔的鹘鸟,显示出他的坚定与执着。
“不隔重溟见得亲,依然却被重溟隔”表达了佛法虽近在眼前,却被大海阻隔的无奈,暗示了追求真理之路的艰难。光禅人“光禅拚不顾浑身,咬定牙关力访寻”,展现出他对佛法的极度渴望和坚韧不拔。
“白浪堆头航一苇,普通年远只如今”描绘了他在波涛中乘苇舟前行的画面,寓意着历经艰辛,佛法的普渡之道始终如一。
“焚香扣我西来旨,三十乌藤敲出髓”通过焚香和敲击乌藤的动作,象征着对佛法真谛的深入探索和领悟。接下来的诗句“非佛非物亦非心,拟议白云千万里”揭示了佛法超越物质和心灵的超然境界。
最后两句“结成不共戴天冤,怒气蒸云走出门”表达了光禅人对佛法理解的愤怒和决心,以及对答案的迫切追寻。他发誓要弄清楚佛法的真谛,回到故乡向隆长老请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光禅人的求法之旅为线索,展现了佛法追求者的坚韧与执着,以及佛法的深奥与难以言喻。
西北秋风凋蕙兰,洞庭波上碧云寒。
茂陵才子江陵住,乞取新诗合掌看。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我身何所似,似彼孤生蓬。
秋霜剪根断,浩浩随长风。
昔游秦雍间,今落巴蛮中。
昔为意气郎,今作寂寥翁。
外貌虽寂莫,中怀颇冲融。
赋命有厚薄,委心任穷通。
通当为大鹏,举翅摩苍穹。
穷则为鹪鹩,一枝足自容。
苟知此道者,身穷心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