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相和歌辞·白头吟》,是一首抒发时光易逝、美好不再的感慨之作。诗中通过对洛阳城东桃李花飞舞落下的描绘,表达了对青春易逝、人事变迁的无奈与哀伤。
诗的开篇即以“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设置了物是人非的情境,接着“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怜悯。诗中还通过“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这样的对比,强化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感。
接下来的两句“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则进一步描绘出时光的力量,使得坚固如松柏之物也变得脆弱不堪,而原本平坦的土地可能转瞬间变成汹涌的大海,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感慨。
诗的后半段则回到了人事的变迁,“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表现了历史长河中人们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句,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直接点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最大变化——人的更迭。
末尾几句则更加具体地表达了对美好青春易逝的哀伤,“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中的“此翁”和“伊昔”分别指向诗人自己及其过去的美好年华,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自我生命轨迹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多重意象和情感的层叠,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时间无情地流逝,而人类美好的瞬间则尤其珍贵。诗中对洛阳城东落花的描绘,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写实,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投影,是对生命易逝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听琼签、一更更尽,兰缸红穗初灭。
宿林谢豹浑无赖,不到天明调舌。仍惜别。
听绣被、香中重把相思说。自来迎接。
已私许他年,隔花催桨,曲里唤桃叶。
临当去,枕畔重寻睡脱。暗云翻堕珠蝶。
又停半饷温腰彩,何计更留鸳屧。帘乍揭。
步镜地、无声未怕双鬟泄。芳心尚怯。
是下了莎阶,微黄照影,犹挂杏梢月。
年时潞河话别,立垂杨影里。
听风铎、催上狨鞯,闻君旋束行李。
著綵袖、将车白下,后先野店同沽醉。
爱莼香,鲈雪归寻,五里烟市。
谁道仙郎,画舸远泛,枉吾庐更易。
恨未得、扫叶蓬门,绿蓑偏钓霅水。
但幽寻、竹垞小径,剩花础、秋灯红泪。
最相思、缝月裁云,酒边题纸。
双桥小艇,重访新居,在木奴香际。
傍断浦、冷波一宿,篷底星饭,便到西泠,近如邻里。
雪醅换盏,夜阑起舞,玉玲珑阁销忧处。
浑不知、揽镜形憔悴。
挥襟两月,手笺付与青禽,还期挂席鸿底。
楼连十四,零落秦淮,嘱歌桡莫舣。
只合向、官衙相对,况有故王,台榭堪登,杏将开矣。
松窗解榻,竟忘寝寐,粉闱且未分赤管,尽凭栏、携手看朝霁。
近来添得吟情,萝带榆钱,半帘压翠。
《莺啼序.酬蘅圃见赠,次原韵》【清·李符】年时潞河话别,立垂杨影里。听风铎、催上狨鞯,闻君旋束行李。著綵袖、将车白下,后先野店同沽醉。爱莼香,鲈雪归寻,五里烟市。谁道仙郎,画舸远泛,枉吾庐更易。恨未得、扫叶蓬门,绿蓑偏钓霅水。但幽寻、竹垞小径,剩花础、秋灯红泪。最相思、缝月裁云,酒边题纸。双桥小艇,重访新居,在木奴香际。傍断浦、冷波一宿,篷底星饭,便到西泠,近如邻里。雪醅换盏,夜阑起舞,玉玲珑阁销忧处。浑不知、揽镜形憔悴。挥襟两月,手笺付与青禽,还期挂席鸿底。楼连十四,零落秦淮,嘱歌桡莫舣。只合向、官衙相对,况有故王,台榭堪登,杏将开矣。松窗解榻,竟忘寝寐,粉闱且未分赤管,尽凭栏、携手看朝霁。近来添得吟情,萝带榆钱,半帘压翠。
https://shici.929r.com/shici/1x6P2AyTV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