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统汉峰下》
《统汉峰下》全文
唐 / 李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0)
注释
统汉峰:指特定的山峰,可能位于长城沿线。
降户营:古代地名,可能是一个军事驻扎点。
黄河战骨:指在黄河边发生的战斗中牺牲的士兵的遗骸。
长城:中国古代的重要防御工程,象征着边防。
勒燕然石:刻功勋于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此处代指立碑纪念。
北地:北方地区。
空月明:空荡荡的夜晚,只有明亮的月光照耀。
翻译
在那西部的统汉峰下,有一个名叫降户营的地方,
那里散落着的是黄河边战士们的遗骨,他们曾守护着长城。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战略思考的诗句。从文学角度分析,这几句话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刻的心境和思想。

首句“统汉峰西降户营”,设定了一幅宏伟壮丽的画面。“统汉”可能指的是统领汉水流域地区,“峰西降”则强调了地势的高峻和气势的磅礴,"户营"暗示着军事上的布防与驻扎。这一句已经让人感觉到诗中所蕴含的力量与威严。

紧接着“黄河战骨拥长城”,则将视角扩大到了整个历史文化的大背景。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更承载着无数战争的历史沉重,"战骨"两字便让人感受到那些曾经鲜血淋漓、生死搏斗的情景,而“拥长城”则将这段历史与壮丽的地理特征紧密相连,展现了一种深远而强烈的文化符号。

第三句“只今已勒燕然石”,通过"勒"字传达了力量和决心,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时间流转带来的沧桑感。"燕然石"可能是一处具体的地理位置或者是虚构出来的情境,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某种定格或是某个历史事件的标志。

最后“北地无人空月明”,则描绘出了一幅深夜、寂静而又有些许冷清的画面。"北地"通常指的是边塞之地,"无人"则显现了战后或是季节更迭下的人烟稀少,而“空月明”则是对这一情境最为传神的描绘,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孤独守望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战争、边塞生活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它也展示了一种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益

李益
朝代:唐   字:君虞   生辰:约750—约830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猜你喜欢

度岭作二首·其一

山腰如美人,假寐春亭蚤。

长袖拥云鬟,舞带垂芳草。

树雀斜翠钗,溪谷漾锦袄。

画眉侈京兆,复有张郎好。

结束洵多才,可怜金鉴老。

时人尚新妆,落梅风莫扫。

(0)

端州江涨三首·其一

峡束低云黯不开,云中奔浪压山来。

愁心只似江湍长,剧雨尤风日几回。

(0)

宿顶湖山白云寺

洗泉凡几叠,不觉庋云高。

密藓飞炎雪,低松散海涛。

人天多聚锡,星汉想容舠。

宿向定僧夜,莫教尘梦劳。

(0)

入灵羊峡

霜波一叶清,云峭几花明。

苔藓皆秋色,松篁作雨声。

杯倾岩翠下,帆挂海鸥迎。

何事尘途险,虚将湍濑惊。

(0)

人日酌荆门泉亭

柏盏破春浮峭青,云开城角即山亭。

冰心还向坐中见,世法且于泉外听。

幸有骚坛堪命主,但逢胜日莫教醒。

磨厓沉碣千年事,陵谷那支此聚萍。

(0)

合溶镇即事

合溶十里旧桑麻,燕子春来不见家。

今日隔江兵火尽,更从何处访桃花。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