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红旗,名留紫阁,江南北咸沐恩膏,真是万家生佛,方期福比河山,倚盖之台星永焕;
勋调玉烛,德称金瓯,营内外深蒙覆帱,讵知元老升仙,顿使标中将士,攀辕之泪眼难干。
捷报红旗,名留紫阁,江南北咸沐恩膏,真是万家生佛,方期福比河山,倚盖之台星永焕;
勋调玉烛,德称金瓯,营内外深蒙覆帱,讵知元老升仙,顿使标中将士,攀辕之泪眼难干。
此挽联以高度凝练的语言,颂扬了曾国荃的功绩与品德。上联“捷报红旗,名留紫阁”赞其战功卓著,威名远播,如同旗帜般引领着胜利的风向,其名字被镌刻在紫阁之上,成为历史的丰碑。下联“勋调玉烛,德称金瓯”则从道德与功勋两方面对其品行进行了高度评价,意指他的功勋如同调和阴阳的玉烛,德行如同坚固的金瓯,稳固而珍贵。
接着,“江南北咸沐恩膏”表达了曾国荃的恩泽遍及四海,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沐浴在他的恩惠之中,彰显了其深远的影响。而“方期福比河山,倚盖之台星永焕”则是对曾国荃未来功业的期待,希望他的福泽能够像山河一样广阔,其声望如同天空中的明星,永远闪耀不息。
后半部分“勋调玉烛,德称金瓯”再次强调了其功勋与德行的卓越。“营内外深蒙覆帱”则描绘了曾国荃在军营内外所受到的广泛敬仰与爱戴,如同天覆地载,无所不包。“讵知元老升仙,顿使标中将士,攀辕之泪眼难干”则表达了对曾国荃去世的哀痛之情,即使身为元老,也如同仙逝,让将士们在哀悼之时,泪水难以自抑,生动展现了人们对他的深切怀念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通过丰富的比喻与深情的表达,既赞扬了曾国荃的卓越功绩与高尚品德,又抒发了对他的深深哀思与怀念,是一幅充满情感与敬意的艺术作品。
豪杰多自悟,不待文王兴。
四方有馀师,十室岂无朋。
我老不知时,早岁谁误称。
归来理茅屋,对客食藜蒸。
遇渴即饮水,何尝问淄渑。
冠裳强包裹,毁誉如飞蝇。
植根久已尔,苕颖日自升。
忘我亦忘法,无冰知消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