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支藤长过肩,月明扶醉步村前。
后生共说先朝事,及见英皇北狩年。
手里支藤长过肩,月明扶醉步村前。
后生共说先朝事,及见英皇北狩年。
这首明代诗人郑昆的《老人》描绘了一幅乡村夜晚的画面。首句“手里支藤长过肩”,形象地刻画出老人手持长长的藤杖,步履蹒跚的场景,暗示了岁月的沧桑和身体的老态。次句“月明扶醉步村前”,通过“月明”渲染出宁静的夜色,而“扶醉”则透露出老人或许因饮酒而略有醉意,增添了画面的几分凄凉与孤独。
后两句“后生共说先朝事,及见英皇北狩年”,则是老人在村前听到年轻人谈论历史,特别是关于英明的君主在北方遭遇困境(北狩)的往事。这既反映了老人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也暗含了对时局变迁的感慨。整首诗以老人的形象,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和个人命运的沉思。
春光九十日,半为风雨欺。
人生一百年,怀抱无好时。
兹辰复何辰,晴烟霏柳丝。
佳友可我意,閒愁忽如遗。
座客有十人,十人皆能诗。
景色既已妍,谈笑无相疑。
酌酒不计数,惟醉以为期。
阄韵有险易,鹤头侧复垂。
上巳后二日,此会竟大奇。
芥蒂死生间,吾尝笑羲之。
王侯宰槐国,蚁身不自知。
顾此一梦耳,不饮庸非痴。
孝子不愿为高官,履危未必亲心安。
孝之不愿食厚禄,移此禄为亲之福。
亲家堂上太夫人,九九之算饶五春。
令郎江西三十载,董提茗事职不改。
他人公台天上飞,我不袞衣但莱衣。
谁其总戎动百万,我宁不作麒麟楦。
夫人愈老愈优游,发白返黑此之由。
夫人内丹保坚固,齿落更生此之故。
君不见庄椿一岁秋八千,彭祖十分之一焉。
夫人寿骨比彭祖,尚余七百一十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