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薄犹疑翠袖寒,东林日暮忆曾看。
渭川千亩谁能写,烟雨空濛千万竿。
影薄犹疑翠袖寒,东林日暮忆曾看。
渭川千亩谁能写,烟雨空濛千万竿。
这首元代诗人凌云翰的诗《为沈景玉题高士谦所作烟雨万竿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首句“影薄犹疑翠袖寒”,通过细腻的笔触,仿佛能看到画面中竹影斑驳,如同轻薄的翠袖在微风中摇曳,带有一种清冷的意境。接着,“东林日暮忆曾看”暗示了画中场景可能取材于东林寺周边,日暮时分的回忆,增添了历史与文化的韵味。
后两句“渭川千亩谁能写,烟雨空濛千万竿”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描绘。渭川千亩的竹林广阔无垠,烟雨蒙蒙中更显其浩渺,诗人感叹如此壮丽的景色难以用文字完全描绘出来。这里的“谁能写”不仅是对画家高士谦技艺的赞美,也是对自然美景的敬畏和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诗的形式赞美了画作的意境之美,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深热爱之情。
送春帆、圣湖归好,苦寒还欲君驻。
消魂一路多烟草,况复乱丝风絮。谁为主。
蒹菼际、雕胡但向渔人取。流莺未老。
且花卧浮丘,月吟香濑,嬉尔小儿女。
王孙志,一剑纵横未许。屠沽休说欺汝。
江山一任无人管,自有几只鸥鹭。君莫去。
还就我、扶胥北岸题诗处。低斟桂露。
待兰畹编成,玉杯书毕,始问庾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