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兴·其二》
《杂兴·其二》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离朱不逆景,师旷不逆风。

所用一以失,化为瞽与聋。

辔策出大御,绳墨出巧工。

顾眄即千里,结构临层穹。

束手宁自甘,徇人道乃穷。

(0)
鉴赏

这首诗《杂兴(其二)》由明代诗人李攀龙创作,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对人生选择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离朱不逆景,师旷不逆风”运用了两个典故,离朱是古代传说中的明眼人,师旷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这两句话意在说明即便是视力超群的离朱和听觉敏锐的师旷,在面对自然界的极端情况时也无能为力,引出后文关于能力与命运关系的探讨。

接着,“所用一以失,化为瞽与聋”进一步阐述了即使拥有再强的能力,一旦失去了运用的机会或条件,也会变得无能为力,如同盲人和聋子一般。这里暗含了对社会环境和个人际遇的反思。

“辔策出大御,绳墨出巧工”则将话题转向了驾驭与规范。辔策和绳墨分别代表了驾驭的力量和规范的手段,大御和巧工则是使用这些工具的人。这句话强调了驾驭与规范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人在社会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顾眄即千里,结构临层穹”描绘了一种自由与高远的形象。顾盼之间就能达到千里之遥,构建的结构可以直达云霄。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赞美,也是对理想追求的向往。

最后,“束手宁自甘,徇人道乃穷”表达了对被动接受命运和盲目顺从的批判。束手就擒并非出自本心,而是因为没有坚持自我,最终导致了人生的困顿。这句话鼓励人们要有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的勇气,不应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探讨了能力、命运、选择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面对困境时如何保持自我、坚持理想的主题。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夕眺风泉亭·其三

西风黄叶夕阳村,山水苍寒雾霭昏。

手撚菊花都是泪,枯松骨立绿毛鬈。

(0)

园樱伤老也·其三

悠悠汎舟,载纵载横。白日将倾,飘风载惊。

嗟我老矣,发脱齿零。胡为百忧,劳此馀生。

(0)

病中子骏见招不往兼呈正叔尧夫

衰朽拙自将,蕴积成中病。

掩扉卧小榻,安养惟便静。

遥知良友集,郁若荀陈盛。

献酬屏浮饰,简率任真性。

虽无束带苦,实惮把酒并。

开囊检药物,不与樽罍称。

筋骸幸复常,佗时扫三径。

(0)

首夏二章呈诸邻·其二

爞爞久旱天,飒飒昨宵雨。

尘头清过辙,水脉生新渚。

岂徒滋杞菊,亦可望禾黍。

勿笑盘蔬陋,时来一觞举。

(0)

送王彦臣同年通判亳州

先朝御六飞,亲谒濑乡祠。

牛酒当时惠,衣冠此日思。

仙踪丹有灶,天瑞桧生枝。

圣主怜耆旧,题舆得吏师。

(0)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其七凉□

□□□□□,□□□□□。

清风满四境,岂独华榱下。

不若楚台人,披襟独萧洒。

(0)
诗词分类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诗人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