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江上见梅时,忆著西湖处士诗。
香暗影疏清到骨,水边篱下雪融枝。
可知寒谷先回律,会是东皇肯与私。
竹径松扉留作伴,莫教风伯肆狂吹。
年年江上见梅时,忆著西湖处士诗。
香暗影疏清到骨,水边篱下雪融枝。
可知寒谷先回律,会是东皇肯与私。
竹径松扉留作伴,莫教风伯肆狂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学箕的作品,名为《和林处士梅诗八首(其一)》。从艺术风格来看,这首诗继承了唐诗中对梅花独特情感的描绘,同时也融入了宋代文学的细腻与含蓄。
“年年江上见梅时,忆著西湖处士诗。”开篇即以梅花为引,提及每年在江边赏梅之时,不禁想起西湖边那位隐逸的书生(林处士)所作的梅诗。这里既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也映射出诗人对于前人诗篇的敬仰与怀念。
“香暗影疏清到骨,水边篱下雪融枝。”这两句描绘出了梅花在寒冷中独自开放的情景。梅花的香气虽不浓烈,但却透着一股清幽之美;其花瓣如同雪一般悄然融化在枝头,给人以冰清玉洁的感觉。
“可知寒谷先回律,会是东皇肯与私。”诗人通过梅花早开的特性,联想到自然界中冬日早晨谷地的冷气先行消散,这正如同天帝(东皇)对这寒冷之物有着特别的宠爱。
“竹径松扉留作伴,莫教风伯肆狂吹。”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这静谧的梅花下,与竹径、松门为伴,享受这份宁静。同时也祈求着自然之神(风伯)不要让狂风大作,以破坏这一切。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生长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独特美景的欣赏与向往,以及对前代文人的尊重和传统文化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