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过了浪犹高,河伯欣然止怒涛。
傍岸买鱼仍问米,登楼呼酒更持螯。
湘汀暮雨幽兰湿,野渡寒风古树号。
诗到巴陵吟不得,屈原千古有离骚。
洞庭过了浪犹高,河伯欣然止怒涛。
傍岸买鱼仍问米,登楼呼酒更持螯。
湘汀暮雨幽兰湿,野渡寒风古树号。
诗到巴陵吟不得,屈原千古有离骚。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洞庭湖畔的所见所感。开篇“洞庭过了浪犹高,河伯欣然止怒涛”两句,通过对比现实与传说中的洞庭湖水位之高,以及神话中河伯停止愤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接着,“傍岸买鱼仍问米,登楼呼酒更持螯”两句,展示了诗人观察到当地居民生活的一幕。买鱼与问米是日常生活中寻求食物的场景,而登楼呼酒并持螯(螯指蟹,即螃蟹)则可能是在特定节庆时刻的情境,或许也反映出诗人自己的某种情感寄托。
“湘汀暮雨幽兰湿,野渡寒风古树号”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秋末或冬初的萧瑟景象。幽兰在细雨中变得更加湿润,而过往古老的树木在冷风中发出凄厉的声音。
最后,“诗到巴陵吟不得,屈原千古有离骚”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文化名篇《离骚》的无尽赞美之情。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辞赋家,其作品《离骚》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之一。诗人在巴陵(今湖南岳阳)无法吟咏出超越这部千古绝响的诗句,显示了对屈原及其作品深厚的情感和敬意。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的活动,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尊崇,展现了一种平和而又不失深情的艺术境界。
钓舟画彩鹢,渔子服冰纨。
金辖茱萸网,银钩翡翠竿。
敛桡随水脉,急桨渡江湍。
湍长自不辞,前浦有佳期。
船交桡影合,浦深鱼出迟。
荷根时触饵,菱芒乍罥丝。
莲度江南手,衣渝京兆眉。
垂竿自有乐,谁能为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