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上飞来乱石巅,丹崖翠壁不知年。
云萝半捲千山定,草树遥遮一水连。
古刹飞花来野鹤,老僧说法起啼猿。
凭高未尽游观兴,击剑高歌思渺然。
步上飞来乱石巅,丹崖翠壁不知年。
云萝半捲千山定,草树遥遮一水连。
古刹飞花来野鹤,老僧说法起啼猿。
凭高未尽游观兴,击剑高歌思渺然。
这首诗描绘了峡山飞来寺的壮丽景色与深邃意境。诗人以“步上飞来乱石巅”开篇,生动地展现了攀登至山顶的艰难与壮志,同时也暗示了飞来寺所在之地的险峻与独特。接着,“丹崖翠壁不知年”,通过色彩鲜明的丹岩与苍翠的峭壁,营造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仿佛这些山石已历经无数岁月。
“云萝半捲千山定,草树遥遮一水连”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云萝轻卷,仿佛在定格千山的静谧,而远处的草木则遮掩了一条蜿蜒的水流,展现出一幅层次分明、富有韵律的画面。这种景象不仅美不胜收,也寓意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古刹飞花来野鹤,老僧说法起啼猿”描绘了寺庙中的宁静与祥和,飞花与野鹤的出现,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而老僧说法则进一步深化了禅意与智慧的主题,啼猿的叫声似乎在回应着佛法的教诲,形成了一种动与静、生与死的哲学思考。
最后,“凭高未尽游观兴,击剑高歌思渺然”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面对如此美景,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欣赏之情,更有一种超越现实、触及心灵深处的感慨与思考。击剑高歌,既是释放情感的表达,也是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峡山飞来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完美融合,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声咽瑶琴,梦回远水,空教立尽斜阳。
渺渺予怀,所思雾袂风裳。
心情欲托春风诉,怕春风、不到潇湘。
悄无言,一度沉吟,一度思量。
闲窗读遍离骚句,向香边摩拟,画里猜详。
一往情深,美人宛在中央。
碧云飞去秋无迹,又依稀、月淡烟凉。
尽销魂,幽抱谁通,幽怨谁偿。
梅花初放,一点暗红,东风吹遍幽树。
瘦影嫣香无数。飘零向何处。年华换,芳信误。
又惹起、别离心绪。翠帘卷,深院黄昏,独自延伫。
眼底甚光阴,小阁疏灯,懒写旧词句。
犹记兰闺分咏,迢迢听春雨。今宵里,魂梦阻。
漫闭了、绿窗细数。画桥远,哪里人家,笛韵凄楚。
莫吹尽、枝头花片。试剩残红,待侬归见。
蝶舞蜂喧,燕嗔莺诧倍零乱。
问春不语,空拍得、阑干遍。
碧树纵多情,也只说春深春浅。翠钿。
谩云鬟半亸,柳絮乱飞空院。
芳华易歇,算便把、绣帘轻卷。
便洒出、万点湘斑,总难把、蕉痕都展。
怪昨夜姮娥,偏照年时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