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咽瑶琴,梦回远水,空教立尽斜阳。
渺渺予怀,所思雾袂风裳。
心情欲托春风诉,怕春风、不到潇湘。
悄无言,一度沉吟,一度思量。
闲窗读遍离骚句,向香边摩拟,画里猜详。
一往情深,美人宛在中央。
碧云飞去秋无迹,又依稀、月淡烟凉。
尽销魂,幽抱谁通,幽怨谁偿。
声咽瑶琴,梦回远水,空教立尽斜阳。
渺渺予怀,所思雾袂风裳。
心情欲托春风诉,怕春风、不到潇湘。
悄无言,一度沉吟,一度思量。
闲窗读遍离骚句,向香边摩拟,画里猜详。
一往情深,美人宛在中央。
碧云飞去秋无迹,又依稀、月淡烟凉。
尽销魂,幽抱谁通,幽怨谁偿。
这首《高阳台·忆兰》是清代词人宗婉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意象丰富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开篇“声咽瑶琴,梦回远水”通过琴声的低沉和梦境中的遥远水面,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寂寥的氛围。接下来,“空教立尽斜阳”描绘了词人在夕阳下孤独站立的画面,寓言了等待的无果。
“渺渺予怀,所思雾袂风裳”运用了朦胧的意象,将思念之情比作雾中的衣袂和风中的轻纱,显得飘渺而难以触及。词人试图借春风传达心声,却又担心它无法抵达对方所在之地——潇湘,流露出深深的忧虑。
“悄无言,一度沉吟,一度思量”进一步深化了词人的内心独白,无声的沉吟和反复的思考,表现出词人内心的痛苦与纠结。接下来,词人通过“闲窗读遍离骚句”,寄托自己的情感于古代文人骚客的诗句中,寻找共鸣。
“向香边摩拟,画里猜详”描述了词人对着香炉和画卷想象对方的容颜,试图从文字和画面中捕捉对方的影子。然而,“碧云飞去秋无迹,又依稀、月淡烟凉”则暗示了距离的遥远和时光的无情流逝,使得思念之情更加凄凉。
最后,“尽销魂,幽抱谁通,幽怨谁偿”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对无法传达的思念和无人理解的幽怨,情感悲凉而深沉。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怀念,以及这份感情的孤独与无奈。
晨起风寒又觉加,不知信复到何花。
晴多且欲雨知节,雨久更思晴亦佳。
寂寂蕙兰菲剩馥,纷纷姚魏扫残葩。
故山政好不归去,笋蕨登盘僧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