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犹子迟赠孙志举》
《和犹子迟赠孙志举》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轩裳大炉鞲,陶冶一世人。

从横落模范,谁复甘饥贫。

可怜方回痴,初不疑嘉宾。

颇念怀祖黠,嗔儿与兵姻。

失身堕浩渺,投老无涯垠。

回看十年旧,谁似数子真。

孙郎表独立,霜戟交重闉。

深居不汝觌,岂问亲与邻。

连枝皆秀杰,英气推伯仁。

我从海外归,喜及崆峒春。

新年得异书,西郭有逸民。

小孙又过我,欢若平生亲。

清诗五百言,句句皆绝伦。

养火虽未伏,要是丹砂银。

我家六男子,朴学非时新。

诗词各璀璨,老语徒周谆。

愿言敦宿好,永与竹林均。

六子岂可忘,从我屡厄陈。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óuchízèngsūnzhì
sòng / shì

xuānshanggōutáoshìrén

cónghéngluòfànshuígānpín

liánfānghuíchīchūjiābīn

niàn怀huáixiáchēnérbīngyīn

shīshēnduòhàomiǎotóulǎoyín

huíkànshíniánjiùshuíshùzhēn

sūnlángbiǎoshuāngjiāozhòngyīn

shēnwènqīnlín

liánzhījiēxiùjiéyīngtuībǎirén

cónghǎiwàiguīkōngdòngchūn

xīnniánshū西guōyǒumín

?
yángxíngxiāndēngzhēnyǐnjuéjiànjiè

?
xiǎosūnyòuguòhuānruòpíngshēngqīn

qīngshībǎiyánjiējuélún

yǎnghuǒsuīwèiyàoshìdānshāyín

jiāliùnánxuéfēishíxīn

shīcuǐcànlǎozhōuzhūn

yuànyándūnhǎoyǒngzhúlínjūn

liùwàngcóngèchén

注释
轩裳:华丽的服饰。
炉鞲:大炉的围裙,比喻陶冶人的环境。
模范:榜样,楷模。
甘饥贫:甘心忍受饥饿和贫穷。
方回:诗人名。
嘉宾:尊贵的客人。
怀祖:姓氏。
黠:狡猾,机智。
兵姻:军人婚姻。
浩渺:广阔无垠,形容迷茫的境地。
永与竹林均:永远与竹林七贤的友谊相等。
六子:六个儿子。
翻译
华丽的服饰如大炉鞲,陶冶着世世代代的人。
榜样从四面八方落下,谁还甘心忍受饥饿和贫穷。
可怜方回如此痴迷,起初并未怀疑他们是贵客。
时常想念怀祖的狡黠,他儿子与军人结亲。
失去自我陷入迷茫,年老后无边无际的孤独。
回顾过去十年,谁能像他们这般真实。
孙郎表现出独立,手持霜戟守卫重重城门。
深居简出不常见你,怎能关心邻里关系。
家族枝繁叶茂,英气逼人如伯仁。
我从海外归来,欣喜于崆峒山的春天。
新年得到一本奇书,城西有隐逸之人。
小孙子又来看望,亲密如同一生的老友。
清新的五百言诗篇,字字超凡出众。
炼丹虽未成功,但追求的是丹砂般的珍贵。
我家六个儿子,朴实学问非时尚。
诗词各自闪耀,老话只能反复叮咛。
希望我们深厚的友情长久,如同竹林七贤。
怎能忘记这六个孩子,他们曾陪我度过困厄。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和犹子迟赠孙志举》。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轩裳大炉鞲,陶冶一世人。”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宏大的历史画卷,其中“轩裳”指的是古代帝王的车辆,“大炉”象征着国家的根本,“鞲”则是古代用来加热或烹饪食物的器具,这里比喻为治理天下的手段。接着,“陶冶一世人”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影响并改变这个世界。

“从横落模范,谁复甘饥贫。” 这两句则透露出一种对传统和规矩的反思。在古代社会中,一些规范被视为不可逾越,但诗人却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固守旧有的生活方式并非人人所愿。

“可怜方回痴,初不疑嘉宾。” 这里表达了对往昔友情的怀念和对人性的宽容。作者对于那些曾经亲近而后渐行渐远的人持有一种复杂的情感。

“颇念怀祖黠,嗔儿与兵姻。” 这两句展现了作者对于家族历史的回忆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失落的哀伤。

接下来的部分,“失身堕浩渺,投老无涯垠。回看十年旧,谁似数子真。” 描述了一种时光流转、人生易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往昔岁月的回顾,表达了对于时间无情和生命脆弱的深刻体会。

“孙郎表独立,霜戟交重闉。”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孙郎可能是作者的亲人或友人,这里赞扬了他在严酷环境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立场。

“深居不汝觌,岂问亲与邻。” 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隐逸生活的理想。在这个世界上,诗人选择了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不再过问世间的是非。

“连枝皆秀杰,英气推伯仁。” 这里赞美了一种家族或集体中个体的卓越与和谐。每一个成员都如同树枝上的果实,既独立又相互扶持,共同展现出一种高贵的气质。

“我从海外归,喜及崆峒春。” 这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回归之喜。作者可能长期在外漂泊,对于能够回到自己的土地上,体验到季节的变化而感到欣慰。

“新年得异书,西郭有逸民。”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对于知识与自由生活的向往。在新的一年里,诗人获得了一本不寻常的书籍,这象征着新的思想和灵感。同时,“西郭”中的“逸民”代表了那种超脱世俗、自在生活的理想。

“小孙又过我,欢若平生亲。” 这两句表达了对后辈或年轻一代的喜悦和期待。诗人通过对“小孙”的提及,展现了一种跨越年龄、超越血缘的深厚情感。

“清诗五百言,句句皆绝伦。” 这里赞扬了一种高水平的文学创作。在这首诗中,每一句话都达到了极致的艺术境界,显示了作者对文学的追求和成就。

“养火虽未伏,要是丹砂银。” 这两句则是在比喻一种精神状态或生活态度。尽管外在的环境可能不够完美,但内心的热情和坚持如同炼金术中的丹砂与银一样珍贵和纯净。

“我家六男子,朴学非时新。” 这里提及了家族中有六位男性成员,他们都保持着一种质朴、不随波逐流的学习态度,这种品格在当下可能并不被普遍认同,但诗人却视之为宝贵。

“诗词各璀璨,老语徒周谆。” 这两句赞美了一种文学成就和语言艺术。每一首诗都如同璀璨满目的星辰,而那些陈旧的言辞则显得多余且不值一提。

“愿言敦宿好,永与竹林均。” 这里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诗人希望能够保持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同时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像竹林一样平静而持久。

最后,“六子岂可忘, 从我屡厄陈。” 这两句则是对家族历史的一种回忆和传承。在长久的岁月里,那些曾经的往事、家谱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铭记。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句·其十

碧云谩有三年信,明月空为两地愁。

(0)

句·其六

归从鹤翘六六间。

(0)

省舍晚景

日稷城阴生,尘露稍云歇。

密树抱烟沈,高禽映天没。

外物既不扰,清机亦徐发。

何意羲皇风,吹我襟袖末。

少驻北堂陲,娟娟待明月。

(0)

迎春曲三阕·其一

青陆斗杓回,河内动新灰。

冰际绡纹绽,云边鹤影来。

汉宫行庆罢,花树剪刀催。

(0)

寒夜与伯氏晏坐

对拥圆炉坐,萧然念变衰。

树鸣馀叶乱,灯战暗花危。

樽酒伯仲雅,园荆兄弟枝。

陶陶且相乐,低月半遥帷。

(0)

寄献许昌晏相公

右辅风烟接上都,功成番爱驻州旟。

炉经万物为铜后,田是诸侯假璧馀。

合宴金匏催大白,当年宾从照红蕖。

向来病守成惆怅,不预怀铅奉相车。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夏侯湛 郝天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