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天韶石有馀奇,臣视金精吏武夷。
雁荡天台疑可仆,瞿塘滟滪得非雌。
参天韶石有馀奇,臣视金精吏武夷。
雁荡天台疑可仆,瞿塘滟滪得非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的《看英韶山石(其二)》。诗中,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韶石的奇特景象,将其比喻为参天大树,暗示其高大雄伟。"臣视金精吏武夷"一句,将石头比作金光闪烁的官员在武夷山任职,形象地展现了石头的光彩和神秘感。
接下来,诗人进一步发挥想象,将雁荡山和天台山与之相比,认为韶石的气势甚至可以使之显得矮小;同时又将瞿塘峡和滟滪堆(长江中的险滩)与之并列,暗示韶石的坚硬和稳固,仿佛雌雄难辨的砥柱中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赞美了韶石的自然之美和坚韧之质,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
临川千里别,惆怅上津桥。
日暮人归尽,山空雪未消。
乡云心渺渺,楚水路遥遥。
林下方欢会,山中独寂寥。
天寒惊断雁,江信望回潮。
岁晚流芳歇,思君在此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白雪天春,只一望、都是碎云。
江南路、近来忘了,醉月纷纷。
何必美人皆缟素,却教吟客洽簪裙。
看娥眉、淡埽入帘来,刚夜分。霓裳曲,环佩闻。
似初沐,又浓熏。正黄昏庭院,香气氤氲。
清有馀时思白传,澹无痕处笑文君。
向画中、鹁鸽问边鸾,人半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