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醉复奚疑,红瘦偏怜众绿肥。
听遍禽言行不得,谁知,坐看春光冉冉归。
底事有成亏,一曲英皇远别离。
待把长竿浮大泽,依依,云水微茫意转迷。
烂醉复奚疑,红瘦偏怜众绿肥。
听遍禽言行不得,谁知,坐看春光冉冉归。
底事有成亏,一曲英皇远别离。
待把长竿浮大泽,依依,云水微茫意转迷。
这首《南乡子》由清代词人王鹏运作于笔端,其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烂醉复奚疑”,开篇即以“烂醉”二字描绘出一种放纵不羁、忘却尘世烦恼的状态,引人入胜。紧接着,“红瘦偏怜众绿肥”一句,通过对比红花的凋零与绿叶的繁茂,寓含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生命力旺盛之物的怜爱之情。
“听遍禽言行不得,谁知,坐看春光冉冉归。”这一段描绘了聆听鸟鸣而无法言表内心感受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触动。在静静观赏春光缓缓回归的过程中,词人似乎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灵慰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
“底事有成亏,一曲英皇远别离。”这一句则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上升到更广阔的层面,探讨了世间万物皆有兴衰更替的规律,借“英皇远别离”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离合的深刻思考。
最后,“待把长竿浮大泽,依依,云水微茫意转迷。”词人想象自己手持长竿,在辽阔的大泽中漂浮,面对着云水微茫的景象,心中充满了迷茫与思索。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词人的孤独与寂寞,也暗示了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思考。
整体而言,《南乡子》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远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词人对自然、人生以及历史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行路易,行路易,方寸中閒是天地。
诗书能生万里翼,一出门外风云起。
彼水马儿如江河,彼醯鸡辈知瓮耳。
汝今此行有足行,我为之喜非徒喜。
先生在前充安公,后学在侧太初子。
如舟顺流帆佐使,如辕欲南车有指。
有文举表人已羡,入夫子门谁敢议。
机会来时非偶然,功名发轫斯可矣。
岂知我,犹望汝,谦以养高勿自高,虚以求是勿自是。
觅慈湖,拜象山,不见了翁愧程氏。
终为巍巍大儒宗,可是录录常流士。
自顾衰景薄下舂,聊写苦语累行李。
行路易,行路易,易处有难从此始,试深思之有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