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园堪寄赏,日日对春风。
客位繁阴下,公墙细柳中。
坐看青嶂远,心与白云同。
林暗花烟入,池深远水通。
井桃新长蕊,栏药未成丛。
松竹宜禅客,山泉入谢公。
砌香翻芍药,檐静倚梧桐。
外虑宜帘卷,忘情与道空。
楚僧招惠远,蜀客挹扬雄。
便寄柴桑隐,何劳访剡东。
后园堪寄赏,日日对春风。
客位繁阴下,公墙细柳中。
坐看青嶂远,心与白云同。
林暗花烟入,池深远水通。
井桃新长蕊,栏药未成丛。
松竹宜禅客,山泉入谢公。
砌香翻芍药,檐静倚梧桐。
外虑宜帘卷,忘情与道空。
楚僧招惠远,蜀客挹扬雄。
便寄柴桑隐,何劳访剡东。
--
--
--
--
--
--
--
--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春日后园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开篇“后园堪寄赏,日日对春风”即设定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境,后园成为品味生活和享受春光的理想之地。
接着,“客位繁阴下,公墙细柳中”让人感受到一种私密与隔绝,这里的“繁阴”和“细柳”都是诗人独到的观察,它们不仅营造了一种幽深的空间氛围,也隐喻了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细腻。
“坐看青嶂远,心与白云同”则将视线拉远,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界面的广阔相融合,这里的“青嶂”和“白云”都是诗人心灵自由飞翔的象征。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林暗花烟入,池深远水通。井桃新长蕊,栏药未成丛”等描写则更加细腻和生动,它们不仅展示了春天景物的丰富多彩,也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成长与自然节律的感悟。
“松竹宜禅客,山泉入谢公。砌香翻芍药,檐静倚梧桐”这些句子,则是诗人对生活环境的一种审美和选择,通过对松、竹、山泉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清净与宁静的心境。
最后,“外虑宜帘卷,忘情与道空。楚僧招惠远,蜀客挹扬雄”等句,则是诗人对待人接物的一种态度,以及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全诗通过对后园景象的描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