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竹十一首·其一》
《竹十一首·其一》全文
唐 / 陈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不厌东溪绿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闻。

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

(0)
注释
东溪:指代一条清澈的溪流。
绿玉:形容溪水边翠绿如玉的景色。
天坛:古代皇家祭祀天地的场所,这里可能象征着高雅之地。
双凤:可能指的是天坛上的两只凤凰雕像或自然中的鸟儿。
有时闻:偶尔能听到。
一峰:一座山峰。
晓:早晨。
朝仙处:朝拜神仙的地方,可能象征着仙境。
青节:青翠的竹子,古代常用来比喻人的品性高洁。
森森:繁密的样子,形容竹林茂盛。
绛云:深红色的云彩,可能象征着祥瑞之气。
翻译
我并不厌倦东溪边翠绿的景色,那里的美景如同碧玉般吸引人,
偶尔还能听到天坛上传来的凤鸣声,犹如双凤齐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洁。"不厌东溪绿玉君"一句中,"东溪"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而"绿玉君"则是对那里的美丽山水的一种拟人化表达,显示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与赞赏。

接下来的"天坛双凤有时闻",天坛可能是指北京的天坛,而"双凤"或许象征着和谐与吉祥。这里通过提及远方的名胜之地,增添了一种空间上的广阔感,同时也让人联想到诗人心中所仰慕的高洁与神圣。

"一峰晓似朝仙处"一句,则是对山峰清晨景象的一种描绘。"一峰"指的是单独的一座山峰,而"晓似朝仙处"则让人想象到那种超凡脱俗、如同仙境般的清新气息。

最后,"青节森森倚绛云"中,"青节"可能是对竹子的美称,而"森森"形容了竹林茂密的景象。"倚绛云"则描写出竹子与天上的云彩相依偎的情状,给人以一种宁静而超脱尘世的感觉。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细腻描画,以及对高洁仙境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和内心世界的清幽雅致。

作者介绍
陈陶

陈陶
朝代:唐   号:三教布衣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生辰:约公元812—约885年

陈陶[唐](约公元八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鄱阳剑浦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初前后在世。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公元八五三年左右)避乱入洪州西山。咸通中,(公元八六六年左右)严撰节度江西,尝往山中,每谈辄竟日。尝遣妓建花往侍,陶笑而不答。莲花赋诗求去,有“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之句。
猜你喜欢

又嘲

柱枷异支策,擎枷非椐梧。

闭口临枷柄,真似滥吹竽。

(0)

四言曲池酺饮座铭

公侯盛集,酺燕梁园。莺多谷响,树密花繁。

波流东逝,落照西奔。人生行乐,此外何论。

(0)

西江月·其五

水火运来周岁,四六勿错如初。

水多火少失功夫,胜地方始安炉。

直须认鼎与药,却如鸡子无殊。

内黄外白结凝酥,一颗圆明汞珠。

(0)

平盖山

平盖山高古木疏,昔人曾此筑仙居。

井通八角寒泉涌,观毁三清劫火馀。

洗墨池边丹灶冷,系龙岩畔石潭虚。

吟成独坐荒苔上,閒看蜗牛学篆书。

(0)

追鲍约

东遐追兮西遐追,鲍约何如罢钓归。

(0)

骊山怀古·其五

当时事事笑秦皇,今日追思倍可伤。

珠玉影摇千树冷,绮罗风动满川香。

虽名金殿长生字,误说茅山不死方。

独向逝波无问处,古槐花落路茫茫。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