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命轻舆,平明归御园。
秋麦色甚佳,近陇复遐阡。
一庆继一惧,其故可得言。
今春麦亦佳,满期饼登盘。
仲夏乃行潦,将得尽失旃。
不惟麦失旃,侵淫灾大田。
岂予志或盈,嗟哉民祸延。
以此弗敢康,夙夜惟惕乾。
香山命轻舆,平明归御园。
秋麦色甚佳,近陇复遐阡。
一庆继一惧,其故可得言。
今春麦亦佳,满期饼登盘。
仲夏乃行潦,将得尽失旃。
不惟麦失旃,侵淫灾大田。
岂予志或盈,嗟哉民祸延。
以此弗敢康,夙夜惟惕乾。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所作,名为《麦色》,通过描绘麦田的生长与收成过程,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注和对民众福祉的忧虑。
首句“香山命轻舆,平明归御园”描绘了皇帝在清晨乘坐轻便马车前往香山的情景,预示着即将展开对农事的考察。接着,“秋麦色甚佳,近陇复遐阡”描述了秋季麦田的丰收景象,一片金黄,延伸至远方,展现出丰收的喜悦。
然而,接下来的几句“一庆继一惧,其故可得言”,转折点出现,暗示了丰收之后的担忧。乾隆皇帝通过“今春麦亦佳,满期饼登盘。仲夏乃行潦,将得尽失旃”这几句,回顾了春季麦田的丰收,期待着收获的喜悦,却在仲夏遭遇了雨水过多导致的损失,丰收的成果几乎化为乌有。
最后,“不惟麦失旃,侵淫灾大田。岂予志或盈,嗟哉民祸延”表达了对农业生产中不可预测因素的无奈,以及对民众生活可能因此而遭受的苦难的深深忧虑。乾隆皇帝意识到,尽管他尽力维持国家的繁荣,但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仍可能给人民带来灾难,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统治者对于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体现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的君主的形象。
六国互合从,强秦屹虎视。
南襟泾渭流,北控甘谷峙。
蕞尔一燕壤,曷厌贪饕志。
田光构奇谋,幸鼓荆卿气。
殒身明勿疑,直走咸阳市。
左授于期函,右献督亢志。
断袖环柱馀,秦鼎一丝繫。
吁嗟高渐离,尚置筑中器。
为术良已疏,秉节终弗易。
壮士贵丧元,成偾非所计。
逆命帝函歼,于昭秦二世。
千秋易水歌,慷慨满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