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结烟霞外,清幽景不凡。
神工辟丘壑,天籁响松杉。
扫径花沾屐,凭栏月满衫。
行藏今已定,何必问巫咸。
庐结烟霞外,清幽景不凡。
神工辟丘壑,天籁响松杉。
扫径花沾屐,凭栏月满衫。
行藏今已定,何必问巫咸。
这首明代诗人尹守衡的《閒居》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宁静画卷。诗中以“庐结烟霞外”开篇,将居住之所置于云雾缭绕的山间,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清幽氛围。接着,“清幽景不凡”,点明此处景色非凡,非同寻常,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神工辟丘壑,天籁响松杉”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大自然的造化之力比作神工,开辟出山川丘壑,同时,松杉间的风声被比喻为天籁之音,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妙。这样的描写,不仅突出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敬畏之情。
“扫径花沾屐,凭栏月满衫”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闲居生活中的日常场景。清扫小径时,花瓣沾满了他的鞋履,而倚靠栏杆时,月光洒满了他的衣衫。这些细节描绘,既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在,也暗示了他与自然的亲密无间,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
最后,“行藏今已定,何必问巫咸”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明确选择和内心世界的坚定信念。这里的“行藏”指的是行止和归宿,“巫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医神,常被用来指代寻求灵异或超自然力量的人。诗人通过这句话,表明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无需再寻求外力的指引,体现了其内心的平和与自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充满了浓郁的隐逸情怀和哲学思考。
七十年前占宝婺,定知此夜下临吴。
仙阶日煖芝兰秀,相府春明桃李敷。
四世一堂流泽远,三朝九命受恩俱。
金貂入座皆嘉客,珠履趋庭有赐奴。
内屋屏开红翡翠,尚方锦制紫襜褕。
云中青鸾传新札,海外苍麟奉瑞图。
黄发常同看綵服,朱门真不让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