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渡头芳草碧,伤如之何送行客。
客行无尽草相随,塞北江南同一色。
秋霜野烧年年事,绿芽迸地先春力。
芳草多情不变常,行人自去无消息。
落日渡头芳草碧,伤如之何送行客。
客行无尽草相随,塞北江南同一色。
秋霜野烧年年事,绿芽迸地先春力。
芳草多情不变常,行人自去无消息。
这首诗《芳草渡》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通过描绘落日下的渡口与碧绿的芳草,营造出一种离别与思念的氛围。首句“落日渡头芳草碧”以夕阳映照下的渡口和一望无际的碧绿芳草为背景,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景象。接着,“伤如之何送行客”直接点明了主题——送别,表达了对即将远行之人的深深不舍。
“客行无尽草相随,塞北江南同一色”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行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遥远,以及自然界的广阔与恒常。无论是在塞北还是江南,那无尽的芳草都仿佛在默默地陪伴着行者,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与不变。
“秋霜野烧年年事,绿芽迸地先春力”则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巧妙结合,秋霜过后,野火燃烧,但大地并未沉寂,而是孕育着新的生命力量,展现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活力。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暗含了对人生旅程中困难与挑战的乐观态度。
最后,“芳草多情不变常,行人自去无消息”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思念之情,即便芳草依旧多情,但行人的消息却杳无音讯,这种情感的对比,更增添了诗中的哀愁与期待。
整体而言,《芳草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离别、思念、时间流转与生命循环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表达。
年光竹里遍,春色杏间遥。
烟气笼青阁,流文荡画桥。
飞花随蝶舞,艳曲伴莺娇。
今日陪欢豫,还疑陟紫霄。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
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天落白玉棺,王乔辞叶县。
一去未千年,汉阳复相见。
犹乘飞凫舄,尚识仙人面。
鬓发何青青,童颜皎如练。
吾曾弄海水,清浅嗟三变。
果惬麻姑言,时光速流电。
与君数杯酒,可以穷欢宴。
白云归去来,何事坐交战。
尔恐碧草晚,我畏朱颜移。
愁看杨花飞,置酒正相宜。
歌声送落日,舞影回清池。
今夕不尽杯,留欢更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