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寇穷兵犯帝畿,上皇曾此振戎衣。
门前卫士传清警,砌下奚官扫翠微。
云驻寿宫三洞启,日回仙仗六龙归。
当时丹凤衔书处,老柏苍苍已合围。
狂寇穷兵犯帝畿,上皇曾此振戎衣。
门前卫士传清警,砌下奚官扫翠微。
云驻寿宫三洞启,日回仙仗六龙归。
当时丹凤衔书处,老柏苍苍已合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上皇亲征边关的壮丽画面,展现了帝王的英明与军队的威武。开篇“狂寇穷兵犯帝畿,上皇曾此振戎衣”两句直接点出了主题,表达了外敌入侵,国土危急的情况,以及君主亲自披挂战袍,准备御驾亲征的情景。
紧接着,“门前卫士传清警,砌下奚官扫翠微”二句,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皇宫周围的严密守备和肃穆气氛。这里的“门前卫士”指的是守卫宫门的士兵,他们在传达着警报;而“砌下奚官扫翠微”则描绘了宫女们清扫庭院,以保持环境的整洁。
诗的后半部分,“云驻寿宫三洞启,日回仙仗六龙归”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神话色彩的运用,表达了一种祥瑞与平安的氛围。这里的“寿宫”是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三洞启”可能暗示着山门或云雾开启,预示着吉祥的到来;而“日回仙仗六龙归”则形象地表达了太阳乘坐神龙返回天际,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最后,“当时丹凤衔书处,老柏苍苍已合围”两句,则是对历史事件的点绘。这里的“丹凤衔书”可能指的是古代帝王通过凤凰传递皇命的情形,而“老柏苍苍已合围”则描写了年迈的柏树已经长得参天蔽日,形成了一种自然的保护屏障。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注,还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深远的情感,表达了对君主英明领导下的国泰民安的向往。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
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