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须看山表里,不然看山还误事。
平时只爱万峰青,落日惟存数尖紫。
浙江船上多少人,往来看山谁识真。
丁宁舟人莫浪语,却恐儿辈不肯去。
看山须看山表里,不然看山还误事。
平时只爱万峰青,落日惟存数尖紫。
浙江船上多少人,往来看山谁识真。
丁宁舟人莫浪语,却恐儿辈不肯去。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夜宿东渚放歌三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山的深刻领悟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看山须看山表里,不然看山还误事。”这两句诗强调了观察山的深度和层次性,告诫读者不要只停留在表面,否则将会因浅尝辄止而产生误解。这里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和深入思考。
“平时只爱万峰青,落日惟存数尖紫。”这两句描绘了山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从平常的绿色到夕阳下的紫色。诗人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情感和审美。
“浙江船上多少人,往来看山谁识真。”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众多经过浙江水域的人群中,真正能够领略山之真意者又有几何。这不仅是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人的见解持保留态度。
“丁宁舟人莫浪语,卻恐儿辈不肯去。”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担忧和遗憾。诗人希望船上的人不要随便评说,而是担心后代的人们可能不会愿意离开这美好的地方。这既展现了诗人的责任感,也透露出对自然之美难以割舍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山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流露,传达了一种深入人心的哲理:在自然面前,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以真正领悟其奥秘。
今日天气佳,抚景欣有托。
惟恐寒节至,安暇问藜阁。
驾言曲水游,忽思旧所作。
长歌复短吟,知己乐莫乐。
公家事缤纷,痴儿应了却。
抛去得閒身,任他乱离瘼。
游目四野外,岂羡千人诺。
幸从王令乔,共赴葛仙约。
景物竞明媚,昂霄堪耸壑。
缀途恋前美,名胜如献酢。
爰陟峰门冈,远眺悲摇落。
鸟鸣山更幽,径转境弥廓。
萦纡行数里,青松挺秀崿。
探奇抵灵域,不改神瀵濩。
洄洑非一折,琮琤若相搏。
寻源觅诸峰,山交来一瀑。
箕踞坐孤亭,吾将问抱朴。
祠宇久荒芜,药碾将安泊。
载觅张老岩,云气何萧索。
漱石亦枕流,清芬浸齿腭。
若饮白玉芝,若服黄颔臛。
既醉已颓然,非关酒令窄。
何意山中人,复进称觥酌。
土人厌登览,此来可不怍。
迟徊更盘辟,水石喜喷薄。
忽见猎平原,左卢右宋鹊。
触目有馀适,咸共归恬漠。
回瞩仙舄踪,洵是阳春脚。
《游流杯亭即事》【明·黎粤俊】今日天气佳,抚景欣有托。惟恐寒节至,安暇问藜阁。驾言曲水游,忽思旧所作。长歌复短吟,知己乐莫乐。公家事缤纷,痴儿应了却。抛去得閒身,任他乱离瘼。游目四野外,岂羡千人诺。幸从王令乔,共赴葛仙约。景物竞明媚,昂霄堪耸壑。缀途恋前美,名胜如献酢。爰陟峰门冈,远眺悲摇落。鸟鸣山更幽,径转境弥廓。萦纡行数里,青松挺秀崿。探奇抵灵域,不改神瀵濩。洄洑非一折,琮琤若相搏。寻源觅诸峰,山交来一瀑。箕踞坐孤亭,吾将问抱朴。祠宇久荒芜,药碾将安泊。载觅张老岩,云气何萧索。漱石亦枕流,清芬浸齿腭。若饮白玉芝,若服黄颔臛。既醉已颓然,非关酒令窄。何意山中人,复进称觥酌。土人厌登览,此来可不怍。迟徊更盘辟,水石喜喷薄。忽见猎平原,左卢右宋鹊。触目有馀适,咸共归恬漠。回瞩仙舄踪,洵是阳春脚。
https://shici.929r.com/shici/3g5yGCDXX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