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公入西林,荒院松柏肃。
立公去西林,堂空只栖蝠。
千僧离白棒,草屦散行簏。
愧我婴物网,未礼大士足。
东风寒食饧,春雨杏花粥。
今年扫墓田,两过茆亭曲。
知师卧林樾,清影溷樵牧。
猥云莲社踪,耻标高贤目。
寒山一相遇,粪扫共追逐。
立公入西林,荒院松柏肃。
立公去西林,堂空只栖蝠。
千僧离白棒,草屦散行簏。
愧我婴物网,未礼大士足。
东风寒食饧,春雨杏花粥。
今年扫墓田,两过茆亭曲。
知师卧林樾,清影溷樵牧。
猥云莲社踪,耻标高贤目。
寒山一相遇,粪扫共追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彭孙贻对千峰和尚的追思与探访,以及对佛教生活和自然景色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首句“立公入西林,荒院松柏肃”,以“立公”作为千峰和尚的代称,通过“入西林”、“荒院”、“松柏肃”等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暗示了和尚生活的环境和其修行的专注。
接着,“立公去西林,堂空只栖蝠”,通过对比和尚在世时的热闹与离去后的寂静,表达了对和尚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生命无常的主题。
“千僧离白棒,草屦散行簏”,描绘了和尚们离开后,寺院的冷清景象,白棒象征僧侣的法器,草屦和行簏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用品,这些细节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对和尚离去的哀伤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愧我婴物网,未礼大士足”,诗人自省,表达了自己未能更深入地了解和亲近佛法的遗憾,体现了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
“东风寒食饧,春雨杏花粥”,通过季节的变化和食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寒食饧和春雨杏花粥都是清明时节的传统食品,这里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今年扫墓田,两过茆亭曲”,诗人描述了自己再次来到墓地的情景,两次经过茆亭曲,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和尚的深切怀念。
“知师卧林樾,清影溷樵牧”,想象和尚在林间休息的情景,清影与樵牧的混杂,既表现了和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也隐含了对和尚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赞美。
“猥云莲社踪,耻标高贤目”,表达了诗人对莲社(佛教团体)传统的尊重,同时也谦逊地表示自己不敢自居于高贤之列,体现了对佛法和高尚人格的敬畏。
“寒山一相遇,粪扫共追逐”,最后两句以寒山(唐代著名诗人)为典故,表达了诗人与千峰和尚虽时空相隔,但心灵相通,共同追寻佛法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千峰和尚及其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时间、人生等主题的哲思。
人生两瞳子,烂烂岩下电。
见尽天下人,不见自己面。
古哉容成侯,作我眼外眼。
我老得君照,君老还我见。
藓花绕背字痕青,彷佛阳冰八分篆。
神光一点未埋没,尤物千年几流转。
君不见扬子江心水如练,年年铸入凝阴殿。
后来血染江水浑,至今端午人闭门。
藤护颓垣石靠门,竹垆香穗篆馀熏。
醉来终夜不知雨,梦觉四山都是云。
半局棋枯僧入定,一声松响鹤离群。
缺权癞可风流尽,招隐归来有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