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下嵩洛,春星盘角亢。
山河壮诸夏,天地此中央。
残柳接江左,寒云飞汴梁。
宋朝畿甸在,烟水太荒凉。
夕照下嵩洛,春星盘角亢。
山河壮诸夏,天地此中央。
残柳接江左,寒云飞汴梁。
宋朝畿甸在,烟水太荒凉。
这首诗描绘了汴中地区的景象,通过夕阳下的嵩洛与春星的点缀,展现出一种壮丽而又略带荒凉的自然风光。诗人以“山河壮诸夏,天地此中央”开篇,强调了这片土地在中国版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暗示了其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接下来,“残柳接江左,寒云飞汴梁”两句,通过“残柳”与“寒云”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冬末春初时节的景象,柳树的衰败与天空的阴云相映成趣,既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最后,“宋朝畿甸在,烟水太荒凉”则将视角拉回到历史的长河中,提到了宋朝的疆域,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同时“烟水太荒凉”四字,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象,也寄托了诗人对当下景象的哀叹,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历史感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独特感悟,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九畹滋兰静自芳,啁啾谁复认孤凰。
风流岁晚嫌杯酒,文字功深得鬓霜。
敛板君犹能俛仰,倚楼吾敢计行藏。
船开便作江南客,天色无情更雁行。
雪后江皋未放春,老来犹驾两朱轮。
归心历历来时路,官事驱驱病里身。
未暇鸡窠寻古佛,且防鹤帐怨山人。
君看王谢墩边地,今古功名一窖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