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持竿钓富春,江南烟水自沉沦。
如何赤伏重兴日,只认羊裘是故人。
不学持竿钓富春,江南烟水自沉沦。
如何赤伏重兴日,只认羊裘是故人。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敬仰之情。首句“不学持竿钓富春”,以“不学”二字开篇,直接表明了诗人不同于常人的态度,拒绝了世俗的追求,暗示了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接着,“江南烟水自沉沦”一句,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的宁静画面,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个人命运的感慨。
“如何赤伏重兴日,只认羊裘是故人”两句,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这里,“赤伏”借指汉光武帝刘秀的兴起,而“羊裘”则是指光武帝的故人,此处特指严子陵,他以羊裘垂钓,象征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这两句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追忆,以及对真正精神价值的认同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生活态度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历史典故,使得情感表达既深沉又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斯人负高概,情艺蔼纷饶。
触邪注冠影,雅志在公朝。
衣服近吾身,有如裘与蕉。
升蕉有凉燠,寒裘终不凋。
斯人乃可去,将无念霜朝。
西回太行轴,南纵广陵桡。
有客从琅琊,从君独酌谣。
巾带若山人,玉钩横在腰。
他人富贵媚,斯人贫贱骄。
山中读道书,玉女时相娇。
但令有真骨,数至自飘飖。
灵阿发昭辉,逸驾动鸣椒。
云冥深秀资,霞延仙隐标。
庶反山中驾,聊用倚逍遥。
胡尘不动天山没,胡儿拽马求汉物。
壮士收翎铩皂雕,将军射雁嬉青鹘。
修髯三尺别沙场,苗叶金枪插在窗。
闲将马革不得裹,羞向红妆泣数行。
雁门昔有李将军,公亦提符守雁门。
数奇数偶枭卢等,必得封侯有几人。
人言债多能不愁,我今真作隔夜忧。
天生吾舌尚可用,况有薄技供遨游。
但恐饥寒命所注,纵有衣食非人求。
一家嗷嗷三十口,老母弱子将焉谋。
我欲卖却百亩田,不堪持作三年羞。
不然计且无复之,请屏所爱不一留。
先卖几头子石研,不爱墨花绣涩春云流。
次卖商尊父丁篆,不爱宝色剥落夔龙虬。
次卖西山梅花二十亩,不爱春湖草阁临青浮。
最后卖却山雨之飞楼,不爱松风梧月芙蓉秋。
如此不足办吾事,天实为之吾何尤。
人年四十老将至,譬如已死亦即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