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生岂负头颅,久事雕虫愧壮夫。
欲问偃妖诛楛矢,谁惊穆御誓桃弧。
貉奴白帢频收系,蛾贼黄巾未伏辜。
今日拥书三万卷,可堪持作解兵符。
男儿生岂负头颅,久事雕虫愧壮夫。
欲问偃妖诛楛矢,谁惊穆御誓桃弧。
貉奴白帢频收系,蛾贼黄巾未伏辜。
今日拥书三万卷,可堪持作解兵符。
这首明代诗人于鉴之的《闻警二首(其二)》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动荡、壮志未酬的感慨。首句“男儿生岂负头颅”掷地有声,显示出诗人不甘平庸,渴望以身许国的豪情。然而,“久事雕虫愧壮夫”则流露出对长期从事文墨工作而未能参与疆场事务的遗憾和自责。
接下来,“欲问偃妖诛楛矢,谁惊穆御誓桃弧”两句,诗人借典故表达对清除邪恶势力的愿望,暗示自己有志于保家卫国,但现实中却无人响应或行动。"偃妖"和"穆御誓桃弧"分别代指消灭妖孽和效仿古代贤君的誓言。
“貉奴白帢频收系,蛾贼黄巾未伏辜”进一步描绘了现实中的混乱与不公,贼人逍遥法外,正义未伸,诗人对此深感愤慨。最后,“今日拥书三万卷,可堪持作解兵符”以讽刺的口吻表达了对空有满腹经纶却无法施展抱负的无奈,同时也暗含着对统治者无能的指责。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激昂,寓言深刻,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