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龛深巷峙突兀,中瘗千年壮士骨。
精魂凛凛石莪莪,题额犹存半磨没。
当年窟室事何如,尺剑芒寒巧寊鱼。
崇朝举国还公子,片刻成功报伍胥。
我读龙门刺客传,夜深雨急灯光颤。
毛发森动心为惊,就中毕竟公其选。
一死壮夫何代无,偏教佳话留句吴。
白屋几家邻狗屠,红墙三尺集妖巫。
吁嗟乎,泰伯家风顿非旧,骨肉相夷谁执手。
至今翻并让王祠,孤堆亭亭永不朽。
一龛深巷峙突兀,中瘗千年壮士骨。
精魂凛凛石莪莪,题额犹存半磨没。
当年窟室事何如,尺剑芒寒巧寊鱼。
崇朝举国还公子,片刻成功报伍胥。
我读龙门刺客传,夜深雨急灯光颤。
毛发森动心为惊,就中毕竟公其选。
一死壮夫何代无,偏教佳话留句吴。
白屋几家邻狗屠,红墙三尺集妖巫。
吁嗟乎,泰伯家风顿非旧,骨肉相夷谁执手。
至今翻并让王祠,孤堆亭亭永不朽。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深巷中的石龛,内藏千年壮士之骨,精魂犹在,凛然不屈。石上镌刻的题额虽已部分磨损,却依然透露出历史的痕迹。诗人通过追忆古代刺客的故事,表达了对壮志与牺牲精神的敬仰。龙门刺客传中夜深雨急的场景,以及毛发森动、心惊胆战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刺客们决绝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诗中提到“一死壮夫何代无”,强调了自古以来就有无数英勇之士为了正义和理想不惜献身。特别提到了佳话流传于吴地,即伍子胥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忠诚与复仇的主题。然而,诗人的笔触并未止于此,而是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指出在一些地方,道德沦丧,暴力横行,甚至出现了“白屋几家邻狗屠,红墙三尺集妖巫”的景象,与古代的刺客精神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诗人感慨道,“泰伯家风顿非旧,骨肉相夷谁执手”,表达了对传统美德衰落的忧虑,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应保持和谐、互助关系的呼唤。同时,诗人也借“至今翻并让王祠,孤堆亭亭永不朽”之句,表达了对历史记忆的尊重和对英雄事迹永垂不朽的期待。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古代刺客的英勇与牺牲精神,同时也反思了社会道德的现状,并呼吁人们回归传统美德,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公正。
御书楼畔东南去,高亭翼然孤迥。
雉蝶周环,鸥波俯鉴,约略园林蹊径。
依然画境,花屿支筇,柳潭舣艇。
更喜璇题,倬云天藻尚辉映。
而今熙皞历久,爱山僧朴遬,还事温凊。
磴道同攀,云堂小憩,坐觉上光悦性。斜阳半岭。
正落叶黄深,古松青凊。便有尘襟,也随秋气静。
一鞭晴雪关山路,骊歌骤添愁绪。
壮岁功名,岩疆保障,拭目看君此去。
殷勤诉与,有涸辙赪鲂,共思苦雨。
几辈纷纭,可怜民莫向谁诉。
先朝长驾远抚,翠华临幸日,恩洽垓宇。
地拱神京,天临大漠,中外屏藩要处。时巡待举。
愿载道循声,奉迎銮辂。幸与穷黎,转将春气煦。
牵萝小住,借槿篱蔓架,商量逃暑。
过了花时,犹有清阴,消得几番梅雨。
垂杨金楼无人惜,枉自学、汉宫新舞。
最怜数、摺芭蕉,解展绿窗愁绪。
多少红芳嫁后,指双鬓渐见,星星如许。
此去江南,便问鸳鸯,也道凌波非故。
横塘旧种田田叶,怕写尽、盘心清露。
等甚时、共载吴娃,醉遍五湖深处。
冶春百五,过几度东风,杏衫寒峭。
雨声易老,恁苔纹点絮,画成吟稿。
绿瘦炉烟,窣地帘垂棼悄。燕归早。
待宿醉醒时,花落多少。烟约今未杳。
但蜡屐商量,可堪芳草。
更移镜棹,认溪光寺影,泼青如瀑。
涩尽啼鹃,知有山桃怨晓。
湿云扫,镇支筇、晋时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