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来问疾,有鹤止庭隅。吾语汝。只三事,太愁予。
病难扶。手种青松树。碍梅坞。妨花径,才数尺。
如人立。却须锄。秋水堂前,曲沼明于镜,可烛眉须。
被山头急雨,耕垄灌泥涂。谁使吾庐。映污渠。
叹青山好,檐外竹,遮欲尽,有还无。
删竹去,吾乍可,食无鱼。爱扶疏。
又欲为山计,千百虑,累吾躯。凡病此。吾过矣。
子奚如。口不能言臆对,虽扁鹊、药石难除。
有要言妙道,往问北山愚。庶有瘳乎。
晨来问疾,有鹤止庭隅。吾语汝。只三事,太愁予。
病难扶。手种青松树。碍梅坞。妨花径,才数尺。
如人立。却须锄。秋水堂前,曲沼明于镜,可烛眉须。
被山头急雨,耕垄灌泥涂。谁使吾庐。映污渠。
叹青山好,檐外竹,遮欲尽,有还无。
删竹去,吾乍可,食无鱼。爱扶疏。
又欲为山计,千百虑,累吾躯。凡病此。吾过矣。
子奚如。口不能言臆对,虽扁鹊、药石难除。
有要言妙道,往问北山愚。庶有瘳乎。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六州歌头·其二》,以日常家居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世事纷扰和内心忧虑的深沉感慨。开篇描述早晨来访探病,庭院中出现了一只鹤,词人借此与鹤对话,提出了“太愁予”的感慨。
接着,词人提到自己亲手种植的青松阻碍了梅花和花径,看似小事,却象征着生活的困扰和内心的纠结。他感叹秋水堂前的池塘清澈如镜,却被急雨打湿,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词人忧虑自己的居所被污染,表达了对环境退化的无奈。
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词人流露出对青山竹林的喜爱,但也意识到它们带来的烦恼。他反思自己的行为,认为过于执着于山水之乐和治理田园可能会带来身心疲惫。最后,词人表示自己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只能求助于像北山愚公那样的智者,期待能得到解脱或启示。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日常生活琐事为载体,寓言式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词人深沉的人生哲思和对世事的忧虑,体现了辛弃疾豪放派词风中的细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