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春城散柳棉,无聊人住奈何天。
琼台高处愁如海,未必楼居便是仙。
又见春城散柳棉,无聊人住奈何天。
琼台高处愁如海,未必楼居便是仙。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景象中的一丝落寞情绪。"又见春城散柳棉",诗人以春天的典型意象——柳絮纷飞,暗示时光流转,旧岁已去,新一年的开始。然而,"无聊人住奈何天",诗人自称为"无聊人",流露出一种无所适从、百无聊赖的情绪,对眼前的春景似乎并无太多喜悦,反而感到无奈。
接下来,诗人将视线投向高处的琼台,"琼台高处愁如海",运用比喻,将愁绪比作海一般深广,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沉重和无尽的哀愁。最后,诗人质疑"未必楼居便是仙",即使身居高楼,享受着看似超凡的环境,是否就能摆脱世俗的烦恼,成为真正的神仙呢?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的渴望与现实中的困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诗人吕碧城在面对生活变迁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又有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相阴阳,度原隰,想前朝创业艰难,惟余陵寝盘空,江淮带郭,望离离满眼旧山川,彼何人哉,顿伤心于青袍白马;
省刑罚,薄税敛,沐当代深恩浩荡,但见闾阎扑地,舸舰迷津,欣蔼蔼一天新雨露,登斯楼也,岂侈观乎绿树红云。
在尘出尘,如何处身?见善努力,见恶莫亲。
纵居暗室,如对大宾。乐情养性,逢危守贫。
如愚不愚,修仁得仁。谦让为本,孤高作邻。
少出为贵,少语最珍。学无废日,时习知新。
荣辱慎动,是非勿询。常切责己,切忌尤人。
抱璞刖足,兴文厄陈。古圣尚比,吾徒奚伸?
安问世俗,自任天真。奇哉快哉,坦荡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