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性稍疑木石亲,得君添作眼中人。
披襟却带烟霞气,选韵浑忘簿领身。
乡县酱油应染梦,湖堤梅蕾已含春。
偷闲射覆娱长夜,来去扁舟莫厌频。
僻性稍疑木石亲,得君添作眼中人。
披襟却带烟霞气,选韵浑忘簿领身。
乡县酱油应染梦,湖堤梅蕾已含春。
偷闲射覆娱长夜,来去扁舟莫厌频。
这首诗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三立的作品,他以次韵的形式回应了德清知事袁潜修,袁氏是湘潭人,当地酱油闻名遐迩。诗中体现了诗人对袁潜修的欣赏和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同时也描绘了袁潜修的个性与生活情趣。
首句“僻性稍疑木石亲”,形象地刻画了袁潜修的特立独行,仿佛他的性格接近于木石般质朴亲近自然。接着,“得君添作眼中人”表达了诗人对袁潜修的赞赏,认为他如同知己,让诗人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披襟却带烟霞气”赞美了袁潜修的超凡脱俗,仿佛他的衣襟间都带有自然的仙气。诗人还提到“选韵浑忘簿领身”,意指袁潜修在诗歌创作中完全忘却了世俗事务,流露出对艺术的专注和热爱。
“乡县酱油应染梦”巧妙地将袁潜修的故乡特产与他的生活理想联系起来,暗示了他的生活与地方文化的紧密关系。而“湖堤梅蕾已含春”则描绘了一幅春天来临、生机盎然的画面,寓言着袁潜修内心的活力与希望。
最后两句“偷闲射覆娱长夜,来去扁舟莫厌频”,诗人邀请袁潜修在忙碌之余,一同享受闲暇时光,乘舟游湖,尽情娱乐,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相聚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与袁潜修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袁潜修独特人格和才情的赞美。
阴山道,阴山道,纥逻敦肥水泉好。
每至戎人送马时,道旁千里无纤草。
草尽泉枯马病羸,飞龙但印骨与皮。
五十匹缣易一匹,缣去马来无了日。
养无所用去非宜,每岁死伤十六七。
缣丝不足女工苦,疏织短截充匹数。
藕丝蛛网三丈馀,回纥诉称无用处。
咸安公主号可敦,远为可汗频奏论。
元和二年下新敕,内出金帛酬马直。
仍诏江淮马价缣,从此不令疏短织。
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缣綵。
谁知黠虏启贪心,明年马多来一倍。
缣渐好,马渐多,阴山虏,奈尔何。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