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间山店石桥西,谷口风高酒幔低。
鸡黍熟时行客到,当垆风俗但凭妻。
几间山店石桥西,谷口风高酒幔低。
鸡黍熟时行客到,当垆风俗但凭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村生活画卷。首句“几间山店石桥西”,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山中小店的位置,石桥作为背景,既增添了自然的元素,也暗示了交通的便利与环境的幽静。接着,“谷口风高酒幔低”一句,通过“谷口”、“风高”和“酒幔低”的景象,不仅展现了山间清新的空气和微风拂面的感觉,还巧妙地暗示了小店中酒香四溢的情景,让人仿佛闻到了醇厚的酒香。
“鸡黍熟时行客到”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小店的日常景象。在鸡鸣犬吠、稻谷成熟的季节,远行的客人会来到这里歇脚,享受一顿热腾腾的饭菜。这不仅体现了山中生活的淳朴与热情,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最后一句“当垆风俗但凭妻”则揭示了小店的经营特色。在古代,当垆卖酒多为女性,这里的“但凭妻”不仅说明了店主可能是女性,或是由女性主理,更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尊重和认可。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使整个画面更加鲜活生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山村小店的生活场景,既有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有社会风俗的展现,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是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图卷。
弱弱本易惊,看看势难定。
因风似醉舞,尽日不能正。
时邀咏花女,笑辍春妆镜。
蒙笼杨柳馆,中有南风生。
风生今为谁,湘客多远情。
孤枕楚水梦,独帆楚江程。
觉来残恨深,尚与归路并。
玉匣五弦在,请君时一鸣。
欲上千级阁,问天三四言。
未尽数十登,心目风浪翻。
手手把惊魄,脚脚踏坠魂。
却流至旧手,傍掣犹欲奔。
老病但自悲,古蠹木万痕。
老力安可誇,秋海萍一根。
孤叟何所归,昼眼如黄昏。
常恐失好步,入彼市井门。
结僧为亲情,策竹为子孙。
此诚徒切切,此意空存存。
一寸地上语,高天何由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