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含紫烟,师住此安禅。
不下便不下,如斯太可怜。
坐侵天井黑,吟久海霞蔫。
岂觉尘埃里,干戈已十年。
孤峰含紫烟,师住此安禅。
不下便不下,如斯太可怜。
坐侵天井黑,吟久海霞蔫。
岂觉尘埃里,干戈已十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在深山之中修行的景象。"孤峰含紫烟,师住此安禅",表明这位师父选择了一个清幽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来修炼禅定,环境宁静,便于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世俗。"不下便不下,如斯太可怜",诗人对这位高僧坚守信念、长时间地留在山中而不轻易下山表示出一种同情和赞赏,认为他的这种选择虽然艰苦,但却是出于对修行的执着与热爱。
接着,"坐侵天井黑,吟久海霞蔫",诗人形容高僧在深邃的夜晚中,甚至连星光都看不见,只有悠长的咏叹声和海上升起的轻纱雾气相伴。他的心灵世界似乎与外界的黑暗与明亮形成了对比。
最后,"岂觉尘埃里,干戈已十年",诗人感慨地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受,那位高僧可能已经在尘世间隐退十载,却始终未曾忘记过往。这里的"干戈"通常指的是战争或兵器,但在此处用来比喻尘世间的纷争与艰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高僧修行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修持者的尊敬和对他们超脱红尘、坚守信念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然世事、超脱尘埃的情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