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昔妖氛满巴蜀,所临州县偃如风。
其城陷者尽从贼,以义死之惟有公。
节与岷山高莫敌,名随皂水注无穷。
兰台秉笔今谁氏,舍此何由壮史功。
闻昔妖氛满巴蜀,所临州县偃如风。
其城陷者尽从贼,以义死之惟有公。
节与岷山高莫敌,名随皂水注无穷。
兰台秉笔今谁氏,舍此何由壮史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战乱中坚守节操、壮烈牺牲的将军形象。首句“闻昔妖氛满巴蜀”指的是过去四川一带充斥着邪恶之气,暗示战争与动荡;“所临州县偃如风”则形容战乱之中,许多城池如同被风吹倒一般,易于失守。紧接着,“其城陷者尽从贼,以义死之惟有公”强调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多数人选择了投降,只有这位将军(“公”)坚持到最后,以身许国,壮烈捐躯。
下半首诗转向对这位将军的赞誉:“节与岷山高莫敌,名随皂水注无穷”表达了这位将军的节操如同岷山一般坚不可摧,他的名字将会像流水一样永远传颂下去。末句“兰台秉笔今谁氏,舍此何由壮史功”则是在问现在掌握历史记录的兰台(古代官署名)是哪位书吏,在提醒说如果不把这位将军的事迹记下来,将会错失了彰显他英勇事迹的机会。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高度评价,塑造了一位忠诚、坚定、壮烈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忠义之士的崇敬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