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裂碧岩腹,玆焉复小渠。
泓澄元有在,溉濯乃其馀。
孤迹寄江海,三年困簿书。
閒来俯清浅,感叹独踟躇。
泉裂碧岩腹,玆焉复小渠。
泓澄元有在,溉濯乃其馀。
孤迹寄江海,三年困簿书。
閒来俯清浅,感叹独踟躇。
这首诗描绘了石泉小轩的静谧与自然之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孤独。首句“泉裂碧岩腹,兹焉复小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泉水从岩石深处裂开,汇聚成一条小溪的情景,碧绿的岩石与清澈的水流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原始而宁静的美。
接着,“泓澄元有在,溉濯乃其馀”两句进一步描述了泉水的清澈与用途,它不仅滋养着周围的生灵,还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
“孤迹寄江海,三年困簿书”则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他将自己比作漂泊于江海之间的孤舟,暗示了自己长时间被繁琐的文书工作所束缚,无法摆脱的困境。这种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自由与宁静,也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閒来俯清浅,感叹独踟躇”两句,诗人闲暇时俯瞰着清澈的小溪,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思与感慨。通过这一系列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暗雨垂垂梅欲黄,春山吐源春涨狂。
雪鳞赪尾溯流上,吹涛喷浪能奔忙。
鱼师布网名白大,万目井井连重纲。
联艘绝流势甚武,遮罗初若无留藏。
大鱼巳得小鱼弃,要使遗育充陂塘。
鳏鲕安用误回避,虾蟹亦复虚跳梁。
宁知不比纶索手,欲以巧饵空沧浪。
冈涌金沙来几里,贴天衮衮白云里。
雄峰健陇四奔驰,每每回顾慈溪水。
慈溪慈溪孝名美,即天之经地之义。
子思不知万物我发育,推与圣人自固蔽。
己自固蔽祸犹小,固蔽后学祸甚大。
孔子没近二千年,未有一人指其愆,汨汨昏昏到今日。
所幸慈溪却不然,灼见子思孟子病同源。
不得已指其蔽,写出世所不传。
大道荡荡而平平,圣训至明至坦夷,一无荆棘相维缠。
学子首肯斑斑焉,静明庄敬非强参。
学者多觉近二百,事体大胜于已前。
学徒转相启告又未已,大道行乎讵非天。
蕙风轻,莺语巧,应喜乍离幽谷。
飞过北窗前,递晴晓,丽日明透翠帏縠。篆台芬馥。
初睡起、横斜簪玉。
因甚自觉腰肢瘦,新来又宽裙幅。
对清镜、无心忺梳裹,谁问著、馀酲带宿。
寻思前欢往事,似惊回、好梦难续。花亭遍倚槛曲。
厌满眼、争春凡木。尽憔悴、过了清明候,愁红惨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