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气于人均禀赋,圣贤亦自由人做。
我家老伯绍前脩,识得如心之谓恕。
当年子贡请终身,仲尼教戒何谆谆。
一言说破用无尽,已所不欲无施人。
小斋斗大聊容膝,华扁相看警朝夕。
物情世态任纷拿,以理消除真有益。
阿翁心地自旷然,何须问道更参禅。
有德元来食阳报,定知遐算垂千年。
二气于人均禀赋,圣贤亦自由人做。
我家老伯绍前脩,识得如心之谓恕。
当年子贡请终身,仲尼教戒何谆谆。
一言说破用无尽,已所不欲无施人。
小斋斗大聊容膝,华扁相看警朝夕。
物情世态任纷拿,以理消除真有益。
阿翁心地自旷然,何须问道更参禅。
有德元来食阳报,定知遐算垂千年。
这首明代朱诚泳的《恕斋》诗,以“恕”为主题,表达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首句强调人皆禀承天地二气,圣贤也不例外,暗示了人性平等。接着提到主人公的老伯,他传承了前人的美德,理解并实践着“恕”的精神,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子贡向孔子请教终身之事,孔子反复教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恕”的核心,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进一步阐述了恕道的重要性。小斋虽小,却足以容纳人心,悬挂的华扁(可能是指牌匾)时刻提醒人们要遵循恕道,面对世间的纷扰,以理智去化解,这有益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最后,诗人赞美阿翁(可能指老伯)心境开阔,无需深入修道参禅,因为有德行的人自然会得到善果,寿命长久。整首诗语言质朴,寓理于事,体现了作者对恕道的深刻理解和推崇。
林间七岁度中秋,强半阴云兴未酬。
况复文园偏善病,更兼漆室本多忧。
月华特为今宵胜,风雅谁如尔辈优。
酣饮何妨更欲尽,主人未倦且淹留。
画槛雕楹白玉堂,高山流水落胡床。
墙头树色分长乐,户外花枝接上阳。
笔札西清悬琬琰,图书东壁散琳琅。
翛然一枕蓬壶畔,卧听棋声入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