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桃花开满枝,满城微雨牡丹时。
因过古寺逢僧话,莫遣扁舟解缆迟。
客里逢春多病酒,江南到处半题诗。
山川总是曾游处,一曲琵琶写别离。
红白桃花开满枝,满城微雨牡丹时。
因过古寺逢僧话,莫遣扁舟解缆迟。
客里逢春多病酒,江南到处半题诗。
山川总是曾游处,一曲琵琶写别离。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丹阳普宁寺席上》描绘了春天盛开的桃花和牡丹,以及诗人雨中游历古寺的经历。首句“红白桃花开满枝”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色彩,而“满城微雨牡丹时”则营造出一种烟雨蒙蒙、花香四溢的氛围。
诗人路过古寺,与僧人交谈,不禁感慨“莫遣扁舟解缆迟”,表达了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留恋,不愿轻易离去。接下来的“客里逢春多病酒”流露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与愁绪,借酒消愁,同时也提到了“江南到处半题诗”,表明诗人善于以诗记录生活。
最后两句“山川总是曾游处,一曲琵琶写别离”,诗人回忆起曾经游历过的山水,感叹眼前的景色唤起了对过去的怀念,而琵琶声则勾起了离别的伤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君不见武夷九曲溪之东,三峰号为玉女峰。
当时嫁与大王峰,至今栉雨而梳风。
又不见庐山三叠江之湄,大姑小姑凡两矶。
小姑聘与彭郎矶,至今波眼而浪眉。
湘夫人寂寞湘水滨,巫山女窈窕巫峡浦。
亦有有情者,亦有无情者。
鬼物托物以为灵,俗子谓之山石精。
吾来丫头岩下坐,已觉此身本非我。
朝云暮雨或有之,年来心下已无火。
两峰相并各魅崒,对人长是娇媚色。
过者见此如双鬟,云鬙雾鬓苍苔发。
我来适值天方秋,孤怀暗抱不能愁。
岩下行人几回老,此岩依旧唤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