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行田至荆山岭下作》
《行田至荆山岭下作》全文
清 / 厉鹗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大山何连延,细岑若回顾。

中有微径通,两村隔松雾。

平畴开朝日,宿麦半凝冱。

云根脉未泄,涓流但微注。

野人篱落小,鸣鸡隐杂树。

虽无泛胜书,农话眷幽素。

稍营下噀业,更羡上洄住。

竹桥滑春霜,往来定非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经荆山岭下的田园景象。首句以"大山何连延,细岑若回顾"起笔,展现出山脉连绵起伏,如同山峰在回望的动态画面。接下来的"中有微径通,两村隔松雾",描绘了山间隐藏的小路,连接着被松树环绕的两个村庄,意境幽深。

"平畴开朝日,宿麦半凝冱"描绘早晨阳光洒在广阔的田野上,而昨晚的积雪尚未完全融化,显得清新而宁静。"云根脉未泄,涓流但微注"则写出了山间溪流在初春的缓慢流动,暗示了大地的生机正在苏醒。

"野人篱落小,鸣鸡隐杂树"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朴实与恬静,农舍简陋,鸡鸣声在树林中回荡。诗人感慨道:"虽无泛胜书,农话眷幽素",即使没有华丽的文字,农人的日常对话也充满了淳朴和素雅。

最后两句"稍营下噀业,更羡上洄住"表达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此地稍作停留,甚至羡慕那些能在此长久居住的人。"竹桥滑春霜,往来定非误"则以竹桥上的薄霜和来往行人的情景,增添了冬末春初的季节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荆山岭下田园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流露出诗人对朴素生活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作者介绍
厉鹗

厉鹗
朝代:清   字:太鸿   号:樊榭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692-1752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
猜你喜欢

王维终南草堂

昔人谢政后,生事此山中。

树洒虚堂雨,泉飞隔浦风。

喜无舟楫至,旋有鹤猿通。

应识无声妙,临窗展未穷。

(0)

送吴閒閒真人

天风吹衣雨浥尘,卢沟晓别诗境新。

石梁雄据天下津,群峰迤逦西北垠。

草木点缀生精神,骄马驻足车停轮。

纷纷追逐皆朝绅,相与祖饯为何人?

閒閒嗣师方外臣,貌虽老氏心儒珍。

恩许还家寿乃亲,翁媪年皆八十春。

饶国启封降丝纶,上尊分赐光禄醇。

道傍见者咨嗟频,此行岂为思鲈莼。

觚棱远瞻恋严宸,青云我亦忝致身。

先世赠典蒙深仁,但恨不及生存辰。

因君此图泪沾巾。

(0)

山中寒食

小雨班班浥曙烟,平林簇簇点晴川。

清明寒食连三月,颍水崧山又一年。

乐事渐随花共减,归心长与雁相先。

平生最有登临兴,百感中来只慨然。

(0)

送张君美往南中

南朝词臣北朝客,栖迟零落无颜色。

阳平城边握君手,不似铜驼洛阳陌。

去年春风吹雁回,今年雁逐秋风来。

春风秋风雁声里,行人日暮心悠哉。

长江大浪金山下,吴儿舟船疾于马。

西湖十月赏风烟,想得新诗更潇洒。

(0)

三皇吟

三皇之世正熙熙,乌鹊之巢俯可窥。

当日一般情味切,初春天气早晨时。

(0)

携绮儿森儿畿辅先哲祠看海棠

北学堂前一树繁,入门先觉玩蜂喧。

略空无隙分枝干,别有馀丛似子孙。

并世与谁论甲子,持觞欲直进昆仑。

文襄去久花今在,中有先朝雨露痕。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