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班班浥曙烟,平林簇簇点晴川。
清明寒食连三月,颍水崧山又一年。
乐事渐随花共减,归心长与雁相先。
平生最有登临兴,百感中来只慨然。
小雨班班浥曙烟,平林簇簇点晴川。
清明寒食连三月,颍水崧山又一年。
乐事渐随花共减,归心长与雁相先。
平生最有登临兴,百感中来只慨然。
这首《山中寒食》由金末元初的文学大家元好问所作,描绘了山中寒食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
首联“小雨班班浥曙烟,平林簇簇点晴川。”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清晨山中的景象:细雨轻洒,湿润了晨间的烟雾;平缓的树林间,点点雨珠映照在清澈的溪流之上,构成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
颔联“清明寒食连三月,颍水崧山又一年。”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更迭巧妙结合,清明与寒食相连,三月时光匆匆,岁月如流水般逝去。颍水和崧山作为地点的象征,不仅指出了具体的地理环境,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颈联“乐事渐随花共减,归心长与雁相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逐渐消逝的无奈与哀愁,乐事如同花朵一样,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减少。同时,诗人的心早已归家,如同南飞的大雁,先行一步,预示着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尾联“平生最有登临兴,百感中来只慨然。”总结了诗人的一生,他最喜爱的就是登高望远,欣赏自然之美。然而,在这百感交集的时刻,心中涌起的是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元好问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邃的思想,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使得这首诗成为金末元初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垂杨枝外,一片桃花水。
临水野人家,好生涯、叉鱼活计。
疏篱草舍,三五自成村,称鱼市,儿童戏,也效叉鱼技。
飞花万点,乱卷东风起。
晒网趁斜阳,射金波、落霞影里。
言斤论两,鱼价细评量,同妇子,谋生耳,此外无余事。
愁难寄托。萧条甚、情丝怎系离索。
美人去后,余香尚在,袖稍襟角。罡风最恶。
未必算、卿卿福薄。忆当初、修嫭连娟,肠断旧标格。
不堪回首处,霜陨秋荷,钗分金雀。
姗姗月底,待招来、望中魂魄。
未了今生,或能够、来生会著。
散花人、结习空时无所缚。
烘日匀风,春光着人轻茜。绣草路、泥香成片。
觅谁侬,和笑走,弓鞋初倦。
更是处、池塘簇蒲拖柳,闲杀画船歌板。
把酒楼头,凭阑望中平衍。叹此日、春光都贱。
彩旗空,绒索冷,秋千荒院。总听彻、归途小亭妖曲。
依旧楚天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