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色倏已暝,零落沾我裳。
行役悲险艰,仰愧归鸟翔。
羁愁浩难收,壮发日已苍。
远林烟火微,投宿扣村庄。
居人毕刈穫,笑语井臼傍。
问客来何疲,毋乃仕与商。
所慎在出门,奚怨中路长。
野色倏已暝,零落沾我裳。
行役悲险艰,仰愧归鸟翔。
羁愁浩难收,壮发日已苍。
远林烟火微,投宿扣村庄。
居人毕刈穫,笑语井臼傍。
问客来何疲,毋乃仕与商。
所慎在出门,奚怨中路长。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黄昏时分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开篇"野色倏已暝,零落沾我裳"写出了秋天傍晚大自然色彩的变化,以及落叶纷飞,像是要缠绵于行者的衣襟,营造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
接下来"行役悲险艰,仰愧归鸟翔"表达了旅途中的辛苦与悲哀,以及对比之下,那些能够自由返回巢穴的鸟儿所激发的羡慕之情。这里的"仰愧"二字,用以形容行者对于自然界中生物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而感到的自愧。
"羁愁浩难收,壮发日已苍"则抒发了诗人因长时间的羁旅而积累起来的情感无法释怀,以及青春岁月流逝,头发渐渐变白的哀叹。这里"羁愁"指的是因为离别和漂泊而产生的情绪,而"壮发日已苍"则是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远林烟火微,投宿扣村庄"描绘了傍晚时分,行者寻找住处的情景。远方山林中的炊烟表明着有人居住的地方,而"投宿扣村庄"则是诗人在疲惫之下,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歇息的安稳之所。
"居人毕刈穫,笑语井臼傍"写出了村落居民平和安宁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井边交流的欢声笑语。这里"毕刈穫"形容的是人们忙碌而又充实的生活,而"笑语井臼傍"则是对乡间生活的一种美好写照。
"问客来何疲,毋乃仕与商"这两句询问行者为何而疲惫,并且推测可能是因为官场或商旅之事。这里"毋乃"用以表达一种推想的语气,而"仕与商"则是对古代士人和商贾两种职业生活的泛指。
最后"所慎在出门,奚怨中路长"提醒着行者外出时应当谨慎,同时对于旅途中的艰辛和漫长也感到无奈。这里"所慎"意味着出门在外需要有所防备,而"奚怨"则是对旅途之长的埋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古代行者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受。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