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建襄平大业隆,留都犹有旧时宫。
三千化宇风云会,十二重楼烟雨中。
天柱峰峦群拱北,土门江水尽朝东。
太平应绘豳风什,伫待銮舆效祝嵩。
鼎建襄平大业隆,留都犹有旧时宫。
三千化宇风云会,十二重楼烟雨中。
天柱峰峦群拱北,土门江水尽朝东。
太平应绘豳风什,伫待銮舆效祝嵩。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都城的宏伟与历史的深远。开篇“鼎建襄平大业隆”,以“鼎建”二字形象地展现了都城的建立与繁荣,寓意着国家的强盛与文明的兴盛。“留都犹有旧时宫”,则点明了此地虽历经变迁,但依然保留着往昔的宫殿,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
接着,“三千化宇风云会,十二重楼烟雨中”,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都城的广阔与繁华,以及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存,仿佛在风雨中也蕴含着天地间的奥秘与变化。而“天柱峰峦群拱北,土门江水尽朝东”,则进一步展示了地理环境的壮丽与独特,山川环绕,江水东流,赋予了都城以自然之美和方向之感。
最后,“太平应绘豳风什,伫待銮舆效祝嵩”,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希望在和平盛世中,能有如《豳风》般颂扬太平盛世的诗歌流传,同时期待皇帝能像古代圣贤一样,巡幸名山,祈福天下。整首诗不仅赞美了都城的历史与自然景观,更寄托了对国家繁荣、社会安定以及文化传承的美好期盼。
三百年来工五七,追雅媲骚谁第一。
独闻彭城陈正字,向来得法金华伯。
终古不朽语言在,以诗教人人不识。
善学少陵而不为,殆如孟子不言易。
世人往往谈神仙,便欲插翅登青天。
邀寻道士学服饵,朝呼暮吸夜炼煎。
换骨一语曾未悟,未办黄庭脩内丹。
俗流无骨但有肉,虾蟆敢竞骊龙先。
姚合许浑精俪偶,青必对红花对柳。
儿童效之易不难,形则肖矣神何有。
求之雕刻绘画间,鹄乃类鹜虎胜狗。
由陈入黄据杜坛,当知掬水月在手。
后生可畏尝闻之,君友何人师者谁。
双井白门浣花脉,实字用正虚用奇。
郁轮袍曲异筝笛,藐姑射姿无粉脂。
梯危磴绝不可近,尚有简斋横一枝。
《过李景安论诗为作长句》【宋·方回】三百年来工五七,追雅媲骚谁第一。独闻彭城陈正字,向来得法金华伯。终古不朽语言在,以诗教人人不识。善学少陵而不为,殆如孟子不言易。世人往往谈神仙,便欲插翅登青天。邀寻道士学服饵,朝呼暮吸夜炼煎。换骨一语曾未悟,未办黄庭脩内丹。俗流无骨但有肉,虾蟆敢竞骊龙先。姚合许浑精俪偶,青必对红花对柳。儿童效之易不难,形则肖矣神何有。求之雕刻绘画间,鹄乃类鹜虎胜狗。由陈入黄据杜坛,当知掬水月在手。后生可畏尝闻之,君友何人师者谁。双井白门浣花脉,实字用正虚用奇。郁轮袍曲异筝笛,藐姑射姿无粉脂。梯危磴绝不可近,尚有简斋横一枝。
https://shici.929r.com/shici/BIkX5Fu2.html
凉窗暑却扇,燠閤寒谢裘。
主人一不凡,永无俗客游。
地高山使然,十倍百尺楼。
人品似更高,不识王公侯。
是中即洞天,何所复昆丘。
灵府能自超,玄关元不幽。
染腴匪道味,涉累非仙流。
寂静保此室,毫发不外求。
有书亦时读,一日踰千秋。
今日真当烂醉时,丁床搔首便吟诗。
拟斟白蚁元来少,旋典青蚨亦未迟。
万事茫茫先卯饮,一家草草仅晨炊。
纸窗日上微风冷,斜倚危楼有所思。
先祖八十四,卒予生之年。
先父五十六,予甫三岁焉。
厥今七十叟,万死偶获全。
过父岂不愧,逮祖恐未然。
初学晚颇进,粗亦窥圣贤。
常感知己恩,不报负我冤。
梦寐此心明,暗室如青天。
无田与儿孙,未为无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