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窗暑却扇,燠閤寒谢裘。
主人一不凡,永无俗客游。
地高山使然,十倍百尺楼。
人品似更高,不识王公侯。
是中即洞天,何所复昆丘。
灵府能自超,玄关元不幽。
染腴匪道味,涉累非仙流。
寂静保此室,毫发不外求。
有书亦时读,一日踰千秋。
凉窗暑却扇,燠閤寒谢裘。
主人一不凡,永无俗客游。
地高山使然,十倍百尺楼。
人品似更高,不识王公侯。
是中即洞天,何所复昆丘。
灵府能自超,玄关元不幽。
染腴匪道味,涉累非仙流。
寂静保此室,毫发不外求。
有书亦时读,一日踰千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凉窗暑却扇,燠閤寒谢裘”写出了季节更替和室内外温差的对比,通过主人不用扇子而感到凉爽,以及冬天不穿厚衣而不觉得冷,表现了主人与常人不同,不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
“主人一不凡,永无俗客游”则直接点出主人非同寻常,不受世间喧嚣所扰。紧接着,“地高山使然,十倍百尺楼”描绘了隐居之所的地势险峻,楼阁高耸,与外界隔绝。
“人品似更高, 不识王公侯”表达了主人的人格高尚,不屑与世俗权贵为伍。"是中即洞天,何所复昆丘"则是说在这隐逸之地,即便达到与道合一、心灵通明的境界,又何须寻觅其他仙山。
“灵府能自超,玄关元不幽”强调了主人内心世界的自由和纯净,没有世俗杂念的困扰。"染腴匪道味,涉累非仙流"则表达了对世间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不愿卷入凡尘的清高自许。
“寂静保此室,毫发不外求”写出了主人珍视这份寂静,不再追求外界的任何东西。最后,“有书亦时读,一日踰千秋”则展示了主人通过阅读书籍,在精神上与古人对话,体验时间的厚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塑造了一位超然物外、心灵自在的隐者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清高脱俗生活理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