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使命日边来,子建端居赋七哀。
方仗雄心保瓯脱,独怜暮气悔轮台。
安危指望军三捷,块磊难凭酒一杯。
闻道棘阳多将种,不应仍恨斗筲材。
和亲使命日边来,子建端居赋七哀。
方仗雄心保瓯脱,独怜暮气悔轮台。
安危指望军三捷,块磊难凭酒一杯。
闻道棘阳多将种,不应仍恨斗筲材。
这首诗以杜甫的风格,表达了对国家军事与和平的深刻思考。首句“和亲使命日边来”,描绘了和亲政策在国家外交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和平与战争之间的复杂关系。接着,“子建端居赋七哀”借用曹植(字子建)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与反思。
“方仗雄心保瓯脱,独怜暮气悔轮台。”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边防安全的重视以及对过去错误决策的反省。其中,“雄心”代表了保卫国家的决心,“瓯脱”是古代边疆地区,象征着边防的重要性;“暮气”和“轮台”则可能暗指某种消极或错误的氛围和决策,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教训的警醒。
“安危指望军三捷,块磊难凭酒一杯。”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军事胜利的期待与对内心困扰的排解方式。在国家面临危机时,寄希望于军队的胜利是必要的,但内心的焦虑与困惑却难以通过饮酒得到彻底解决,暗示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以及寻求精神慰藉的无奈。
最后,“闻道棘阳多将种,不应仍恨斗筲材。”诗人提到棘阳(地名)多出将才,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并且似乎在暗示,即使在困难时期,也不应因自身能力有限而自怨自艾。这句话既是对国家人才储备的肯定,也是对个人能力不足的一种宽慰与鼓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探讨了国家的安全、和平与个人的忧虑、希望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理想状态的追求。
少年射虎名豪,等闲赤羽千夫膳。
金铃锦领,平原千骑,星流电转。
路断飞潜,雾随腾沸,长围高卷。
看川空谷静,旌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
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军中高宴。
江淮草木,中原孤兔,先声自远。
盖世韩彭,可能只办,寻常鹰犬。
问元戎早晚,鸣鞭径去,解天山箭。
昔年在俗,常用心机。挑生剜死为谁。
欢喜冤家,惹得一向遇痴。
恰如飞蛾投火,身焦烂、犹自迷迷。
争些个,被儿孙妻妾,送了头皮。
因遇风仙开悟,回光照,怨亲不可相随。
尽是狼虫虎豹,蛇蝎狐狸。把似养他毒物。
又何如、物外修持。功行满,跨云归,侍奉吾师。
喜喜蓬头。达达根由。永永誓不贪求。
渐渐归于正觉,申申燕处优游。
万万尘缘识破,专专志做持修。
遇遇风仙传口诀,疑疑涤尽更何搜。灿灿不昏幽。
玉玉金光结,心心愿做渡人舟。
累累功成行满,真真去访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