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堂老人性嗜鱼,有鱼一饭空无馀。
行水登舟喜动色,几月乃得三四食。
溪涸舟胶挽不去,舍舟行行溪上路。
路入茅舍惟一翁,网挂壁头儿负舂。
问之有底不出渔,水动鱼藏溪作风。
强之不能许觞醪,翁为持网儿持篙。
挟艇过临丛藻岸,踏竹下网屡成漫。
忽然得鲤仅如掌,翁笑官有福可仗。
我舟犹在极目涯,乃坐其艇与之往。
烹鱼一开慈颜驩,胶舟旋亦辞涸滩。
两日舟移无十里,吁嗟有此行路难。
渔翁饮酒得钱去,一叶如飞烟水暮。
北堂老人性嗜鱼,有鱼一饭空无馀。
行水登舟喜动色,几月乃得三四食。
溪涸舟胶挽不去,舍舟行行溪上路。
路入茅舍惟一翁,网挂壁头儿负舂。
问之有底不出渔,水动鱼藏溪作风。
强之不能许觞醪,翁为持网儿持篙。
挟艇过临丛藻岸,踏竹下网屡成漫。
忽然得鲤仅如掌,翁笑官有福可仗。
我舟犹在极目涯,乃坐其艇与之往。
烹鱼一开慈颜驩,胶舟旋亦辞涸滩。
两日舟移无十里,吁嗟有此行路难。
渔翁饮酒得钱去,一叶如飞烟水暮。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对钓鱼的热爱和捕鱼生活的艰辛。"北堂老人性嗜鱼"开篇点明主题,老人酷爱钓鱼,以至于"有鱼一饭空无馀",形容他为了钓鱼连饭都不顾。"行水登舟喜动色"写出了老人对于捕鱼的期待和喜悦,但"几月乃得三四食"又揭示了捕鱼的不易,可能需要长时间等待。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老人在溪流干涸时的困境,"溪涸舟胶挽不去",甚至不得不放弃舟行,改为步行。"路入茅舍惟一翁",展现了老人生活的简朴,而"网挂壁头儿负舂"则描绘了孩子帮忙的场景。老人虽然不主动捕鱼,却因自然规律"水动鱼藏溪作风"而笑称自己有福气。
面对邀请,老人虽不善饮,却愿意放下工具,"翁为持网儿持篙",一同捕鱼。他们捕鱼的场景生动有趣,"挟艇过临丛藻岸,踏竹下网屡成漫",最后捕获一条小鲤鱼,也让老人感到满足。
诗人感慨万分,"两日舟移无十里",表达了对老人生活艰难的同情,同时也感叹"吁嗟有此行路难"。最后,"渔翁饮酒得钱去,一叶如飞烟水暮"以渔翁乘船离去,消失在傍晚的烟水之中,给整个故事画上了句号。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渔翁的生活状态,既有对老人坚韧性格的赞美,也寓含了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和对自然法则的敬畏。
出东门,曷不言归。
我欲从九夷,不赍八月粮,未满十二驽驹蹄。
手操蒯缑剑,囊裹一束书。
但趋咸阳道上,鹊啄乌栖竟何之。
竟何之,东有霍家骠骑,西有丞相屈氂。
黄金如山,风雨立前,安用蒯缑束书为。
黄金如山,风雨立前,安用蒯缑束书为。
咄女从九夷,咸阳道上生不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