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忆尔阻江涛,江上凭谁问楚骚。
碣石空摧双鬓短,武夷曾忆片云高。
芙蓉岁暮堪垂绶,魍魉山深有佩刀。
闻说烽烟今满眼,可能一慰圣躬劳。
扁舟忆尔阻江涛,江上凭谁问楚骚。
碣石空摧双鬓短,武夷曾忆片云高。
芙蓉岁暮堪垂绶,魍魉山深有佩刀。
闻说烽烟今满眼,可能一慰圣躬劳。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宗臣所作的《答子与见赠二首(其二)》。诗中以扁舟为引子,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江涛阻隔,无法相见,诗人借江上之水,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深挂念。接下来,诗人通过碣石和武夷的意象,描绘了岁月的流逝和时空的距离,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芙蓉岁暮堪垂绶,魍魉山深有佩刀”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芙蓉代表了美好的事物,而岁暮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魍魉山深则寓意着险恶的环境或内心的挣扎。这两句既是对友人境遇的关切,也是对友情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最后,“闻说烽烟今满眼,可能一慰圣躬劳”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友人的担忧。烽烟四起,战事频仍,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平安归来,为国家的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劳苦的体恤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情的深切怀念,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
节近蒲觞酒。正团林、熟梅天气,江南同否。
舶踔风微丝雨润,开绽绣毬如斗。
可剩得、馀春旬九。
卸了吴绵换方麴,擢炉烟、一穗金猊守。
无事饮、效犀首。闲从小队效垌走。
爱满路、绿阴承盖,翠条扶手。
曲屈溪流人唤渡,三两野航恰受。
恍行到、武陵源口。
涧草岩花皆妩媚,便乞浆、村女姿无丑。
谁结屋、云边牖。
问先生、丹砂几粒,是谁搓得如许。
金膏九转匆匆熟,吹落半天风雨。颜可驻。
君不见、淮王鸡犬云中去。且留小住。
待绀发徐生,虬髯更紫,重觅玉京路。
人间世,只有须眉良苦。地黄萝菔相误。
黑头自笑浑无用,一任秋霜千缕。飘弱絮。
有多少、北邙年少无寻处。尻轮堪驭。
纵亲到神山,便能屈曲,俯首看人否。
几阵鸡鸣了。听潇潇、雨声不住,天光渐晓。
料理行装催早发,多是崎岖山道。
况秋潦、行人更少。
夹路山花如堆锦,载秋光不尽车箱小。
丹砂颗,缀酸枣。长空不肯阴云扫。
荡烟丝、垂杨处处,凉蝉嘶老。
禾黍披离高原上,一夜西风吹倒。
涨溪水、孤村环抱。
转过云岗回头望,认依稀、高岭横天杪。
云又起,四山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