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宫端后渠玉亭赏莲之作》
《和宫端后渠玉亭赏莲之作》全文
明 / 陆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玉亭清切五云边,盆沼谁移玉井莲。

来赏正逢初过雨,倚看须著半含烟。

何妨绝代称君子,准拟前身是水仙。

四十年来同榜客,一尊相属醉花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雨后的玉亭中赏莲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莲花之美与环境之雅。首句“玉亭清切五云边”,以“玉亭”点出赏莲之地的华美,加之“五云边”的想象,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接着,“盆沼谁移玉井莲”一句,将莲花比作从玉井中移来的珍品,进一步强调了莲花的珍贵与独特。

“来赏正逢初过雨,倚看须著半含烟”描绘了赏莲时的自然环境,雨后的清新与朦胧的烟雾交织在一起,为赏莲增添了几分诗意。诗人通过“倚看”这一动作,表达了对莲花的深情凝视,同时也暗示了赏莲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何妨绝代称君子,准拟前身是水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莲花比作君子与水仙,赞美了莲花的高洁与脱俗。这里不仅赞扬了莲花本身的品质,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品格的期许。

最后,“四十年来同榜客,一尊相属醉花前”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赏莲之乐的情景,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这里的“同榜客”可能指的是与诗人一同科举考试的朋友,而“一尊相属醉花前”则体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赏花饮酒中的愉悦与亲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玉亭赏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莲花的美丽与高洁,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自然、友情及个人品格的思考与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陆深
朝代:明

(1477—1544)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猜你喜欢

和陶拟古九首·其七

鸡窠养鹤发,及与唐人游。

来孙亦垂白,颇识李崖州。

再逢卢与丁,阅世真东流。

斯人今在亡,未遽掩一丘。

我师吴季子,守节到晚周。

一见春秋末,渺焉不可求。

(0)

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

此生真欲老墙阴,却扫都忘岁月深。

拔薤已观贤守政,折蔬聊慰故人心。

风流贺监常吴语,憔悴钟仪独楚音。

治状两邦俱第一,颍川归去肯重临。

(0)

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诗四首·其一见和西湖月下听琴

谡谡松下风,霭霭陇上云。

聊将窃比我,不堪持寄君。

半生寓轩冕,一笑当琴樽。

良辰饮文字,晤语无由醺。

我有凤鸣枝,背作蛇蚹纹。

月明委静照,心清得奇闻。

当呼玉涧手,一洗羯鼓昏。

请歌《南风》曲,犹作虞书浑。

(0)

次韵答钱穆父,穆父以仆得汝阴,用杭越酬唱韵作诗见寄

大耿疲劳已离群,小冯慈爱且当门。

玉堂不著扶犁手,霜鬓偏宜画鹿轓。

豪杰虽无两王继,风流犹有二欧存。

清诗已入新歌舞,要使邦人识雅言。

(0)

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复次韵答之

昏昏堕醉梦,奈此六月溽。

君诗如清风,吹我朝睡足。

登临得佳句,江白照湖渌。

袖手独不言,默稿已在腹。

是时风雨过,霭霭云归麓。

疏星带微月,金火争见伏。

惜哉此清景,变灭不可逐。

归来读君诗,耿耿犹在目。

却思少年日,声价争场屋。

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

秋风起鸿雁,我亦继华躅。

那知君蹭蹬,独泣荆山玉。

相见南新道,青衫垂破幅。

早知事大谬,恨不十年读。

莫嫌冯唐老,终胜贾谊哭。

今年复为僚,旧好许重续。

升沉何足道,等是蛮与触。

共为湖山主,出入穷涧谷。

众驰君不争,人弃我所欲。

何时神武门,相约挂冠服。

(0)

次周焘韵,并叙

道眼转丹青,常于寂处鸣。

早知雨是水,不作两般声。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