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周焘韵,并叙》
《次周焘韵,并叙》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道眼转丹青,常于寂处鸣。

早知雨是水,不作两般声。

(0)
注释
道眼:比喻人生的道路或智慧之眼。
丹青:这里指代画卷,也象征深远的意境。
常于:常常在。
寂处:寂静的地方。
早知:早已知道。
雨是水:指雨的本质。
不作:不会做出。
两般声:两种不同的声音。
翻译
道路如同画卷,常常在寂静中响起声音。
早就明白雨的本质是水,不会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从诗中可以看出,苏轼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达观自然的心态。

“道眼转丹青”中的“道眼”,指的是达到道家的修炼境界,可以洞察事物的本质。“转丹青”,则是形容心境的清明纯净,犹如经过煅烧后的丹药,去除了杂质,只留下精华。

“常于寂处鸣”表达了诗人常在静谧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这里的“寂处”,可以理解为远离尘嚣的宁静环境,而“鸣”则是比喻诗人的吟咏或思考声,是一种内心世界的交流。

“早知雨是水,不作两般声。”这里,“早知雨是水”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的认识,明白世间万象皆源于一体。而“不作两般声”,则表明诗人对于事物有着超然的看法,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声音,即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苏轼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心境,以及他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落第西还别刘祭酒高明府

别馆分周国,归骖入汉京。

地连函谷塞,川接广阳城。

望迥楼台出,途遥烟雾生。

莫言长落羽,贫贱一交情。

(0)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华顶杖

万古阴崖雪,灵根不为枯。

瘦于霜鹤胫,奇似黑龙须。

拄访谭玄客,持看泼墨图。

湖云如有路,兼可到仙都。

(0)

闲居杂题五首.鸣蜩早

闲来倚杖柴门口,鸟下深枝啄晚虫。

周步一池销半日,十年听此鬓如蓬。

(0)

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

指如十挺墨,耳似两张匙。

(0)

宫词·其一二九

老大初教学道人,鹿皮冠子澹黄裙。

后宫歌舞今抛掷,每日焚香事老君。

(0)

宫词·其一一四

池心小样钓鱼船,入玩偏宜向晚天。

挂得綵帆教便放,急风吹过水门前。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