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眼转丹青,常于寂处鸣。
早知雨是水,不作两般声。
道眼转丹青,常于寂处鸣。
早知雨是水,不作两般声。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从诗中可以看出,苏轼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达观自然的心态。
“道眼转丹青”中的“道眼”,指的是达到道家的修炼境界,可以洞察事物的本质。“转丹青”,则是形容心境的清明纯净,犹如经过煅烧后的丹药,去除了杂质,只留下精华。
“常于寂处鸣”表达了诗人常在静谧之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这里的“寂处”,可以理解为远离尘嚣的宁静环境,而“鸣”则是比喻诗人的吟咏或思考声,是一种内心世界的交流。
“早知雨是水,不作两般声。”这里,“早知雨是水”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的认识,明白世间万象皆源于一体。而“不作两般声”,则表明诗人对于事物有着超然的看法,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声音,即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苏轼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心境,以及他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
别馆分周国,归骖入汉京。
地连函谷塞,川接广阳城。
望迥楼台出,途遥烟雾生。
莫言长落羽,贫贱一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