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兰香满,阴阴夏木成。
炎光虽自酷,霜意自含清。
佩玉传风马,钩帘下水精。
燕台无六月,楚户忽三更。
冷袖藏冰藕,凉蟾满露茎。
江湖无雁信,诗鬓自先惊。
一室兰香满,阴阴夏木成。
炎光虽自酷,霜意自含清。
佩玉传风马,钩帘下水精。
燕台无六月,楚户忽三更。
冷袖藏冰藕,凉蟾满露茎。
江湖无雁信,诗鬓自先惊。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室内的一幅清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夏夜的独特感受。首先,“一室兰香满,阴阴夏木成”两句,以“兰香”和“夏木”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兰花的香气弥漫在室内,与夏日浓密的树木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夏季特有的自然之美,也暗示了室内环境的清新宜人。
接着,“炎光虽自酷,霜意自含清”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夏日的炎热与某种清冷之感并置,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虽然室外烈日炎炎,但室内却仿佛有一股清寒之意,这种反差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也体现了诗人对夏日独特体验的捕捉。
“佩玉传风马,钩帘下水精”描绘了室内装饰的精致与雅致。佩玉随风轻摇,似乎能听到马蹄声,而拉开的窗帘则映照着晶莹剔透的水滴,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审美情趣。
“燕台无六月,楚户忽三更”两句,通过对比燕台(可能指北方地区)和楚地(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以及时间的流逝,进一步强调了夏日夜晚的特殊氛围。燕台虽无六月之热,但楚地却在三更时分感受到了凉意,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使得整个场景更加丰富多变。
最后,“冷袖藏冰藕,凉蟾满露茎”两句,继续深化了夏日夜晚的清凉主题。冷袖象征着凉爽的空气,冰藕则是夏日解暑的佳品,而“凉蟾”和“露茎”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凉爽。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具体的物象,还通过“藏”和“满”等动词,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和生命力。
“江湖无雁信,诗鬓自先惊”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消息的期待与忧虑。江湖上的雁信,象征着远方的消息或友人的音讯,但在这样的夏日夜晚,诗人却未能收到任何消息,这让他感到有些失落和不安。同时,诗人也意识到自己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衰老感,诗鬓的“先惊”既是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反应,也是对自己年华易逝的感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室内环境的细致描绘,以及对时间、空间、情感的巧妙处理,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夏日体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与子归敝庐,岖嵚饫暝眩。
流沙三十寻,状如坠飞溅。
曰未悉厥奇,请筏梅花漩。
明发换胸眸,饱饭投蛟竁。
浣汗水则山,剽腾舫为箭。
鬼兽石千林,日要舟为膳。
长梢蓊空光,女萝怪相恋。
禹迹所不及,娲冶所不煎。
最小封家姨,别置汤沐县。
与比三峡危,则以食鱼伣。肮脏易抽辙,?骮难纤援。
心目胆魂争,奇险快悸战。
高浪扑颠来,三人相莫见。
鸭嘴狮狞间,微躯饶一线。
我尔悍章惇,篙师巧飞燕。
初下黄牛喘,龙眼渐咀羡。
及过跌马硿,荔枝万斛咽。
自饿罗浮来,此亦河豚宴。
弱水不可渡,不但畏其深。
鸿影相经过,羽毛皆下沉。
达人明于斯,寂寞抱奇英。
晨风久不发,区区一片心。
芝兰众草中,芳气亦披襟。
高尚随时变,开怀自森森。
藉彼丝桐意,清夜万壑阴。
阴唱再三叹,萧疏不可寻。
卧龙何等人,乃作梁甫吟。
春日媚人不到室,穿穿欲来一影隔。
瓶花此时亦倦眠,郎心妾心不如前。
郎不记妾郎有为,妾不记郎泪垂垂。
烟尘搏天天亦痴,妾心何庸郎去疑。
欲识妾心郎来时,妾之一弦已七年,弹来心心不如前。
郎不记妾诚何为,何不使妾一知之。
妾亦不甚让须眉,烟尘丛中叩天痴。
何时妾得知郎为,妾郎丈夫妾知之。
郎不记妾郎有为,妾不随郎郎不危。
郎且绝意掷愁思,郎且绝意倚酒卮。
郎且绝意松文辞,端午郎来煮江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