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全文
宋 / 洪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邨。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0)
注释
太冲、表之、公实:太冲,表之,其人未详;公实,指郑湛。
野步:野外散步。
矗矗:高耸貌。
田田:鲜碧貌。
灵隐寺:佛寺名,在杭州。
武陵源:地名,见陶渊明《桃花源记》,盖假托以为乐土者。
杖藜:拄着手杖行走。
杖,名词动用,藜,植物名,茎可为杖。
徙倚:徘徊。
翻译
四周群山巍然矗立中间田野一片,近处都是人家远处隐约可见山村。
飞鸟去处时而传来灵隐寺的钟声,野花芬芳流水潺潺犹如武陵桃源。
一路所遇就是画原非笔墨能描摹,野游所见皆是诗本非语言能形容。
为看农夫田间插秧使我流连忘返,拄着藜杖时走时停不觉已到黄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洪炎在四月二十三日晚上与友人太冲、表之公实一起野外漫步的情景。首句“四山矗矗野田田”展现了周围的山峦起伏和田野广阔,显示出自然的宁静与辽阔。接着,“近是人烟远是村”点明了远处村落的炊烟袅袅,透露出人间烟火的气息。

“鸟外疏钟灵隐寺”通过远处寺庙传来的稀疏钟声,增添了神秘与禅意,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静谧。而“花边流水武陵源”则以武陵源的美景比喻眼前的田园风光,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

“有逢即画元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认为眼前的一切无需刻意描绘,本身就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和诗意的源泉,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的极高审美。

最后,“閒看插秧欲忘返,杖藜徙倚到黄昏”写诗人沉浸在农耕劳动的场景中,流连忘返,直到天色渐晚,仍手持藜杖缓缓漫步,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喜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宋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欣赏。

作者介绍

洪炎
朝代:宋   字:玉甫   号:称“豫章四洪”江西诗派诗人   籍贯:南昌(今属江西)   生辰:1067~1133

洪炎(1067~1133),字玉甫,南昌(今属江西)人。黄庭坚外甥,出生书香门第,由祖母启蒙,洪炎与洪朋、洪刍、洪羽四兄弟,都是诗人,号称“豫章四洪”江西诗派诗人。 
猜你喜欢

寒夜

朔风吹冷透衾裀,铃柝交鸣聒耳频。

展转无眠愁思剧,却疑羲驭夜停轮。

(0)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其三十八

频年饱食大官羊,珍品黄封取次尝。

覆育恩同天地广,铭心刻骨誓难忘。

(0)

感旧四时诗·其二

最忆炎天佳致,时来竹坞乘凉。

锦鲤旋丝银鲙,碧筒醉吸璚浆。

(0)

渡淮

客里情怀易感,途中况味偏谙。

才过淮流数里,人家渐似江南。

(0)

玉龙驱水下瑶池,散作冰花点素蕤。

带雨乱飘疏复密,随风轻飏整还欹。

竹炉火煖茶翻鼎,金帐歌传酒满卮。

谁似袁安甘寂寞,闭门僵卧已多时。

(0)

丁酉除夕

愁思殢人如中酒,流光过眼竞飞梭。

岁事又从今日尽,衰颜不似向时多。

寒炉榾柮春生席,故里梅花雪满坡。

白发双亲幸强健,不知消息近如何。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