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唐九佐开天命,论道三台识国桢。
握管表章文学馆,持忠坚保岁寒名。
栋梁祖干家声重,兰桂孙枝令誉清。
浙闽封疆慎抚育,惟期宁静勉精诚。
翼唐九佐开天命,论道三台识国桢。
握管表章文学馆,持忠坚保岁寒名。
栋梁祖干家声重,兰桂孙枝令誉清。
浙闽封疆慎抚育,惟期宁静勉精诚。
这首诗是清朝康熙帝(玄烨)为浙闽总督范时崇所作的饯行御诗,体现了对范时崇及其家族忠诚与贤能的赞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范时崇个人品质及家族传统的高度评价。
首句“翼唐九佐开天命”借用历史典故,将范时崇比作辅助帝王开创新局面的重臣,暗示其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角色。接着“论道三台识国桢”进一步强调范时崇在政治决策上的智慧与洞察力,如同识别国家栋梁之才一般。
“握管表章文学馆,持忠坚保岁寒名”两句,赞扬范时崇不仅在政务上有卓越表现,更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同时强调其忠诚不渝,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高尚的名声。
“栋梁祖干家声重,兰桂孙枝令誉清”则通过自然界的形象,比喻范时崇家族的显赫地位和清白声誉,以及其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
最后,“浙闽封疆慎抚育,惟期宁静勉精诚”表达了对范时崇在浙闽地区治理上的期待,希望他能够谨慎地培育这片土地,以促进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对范时崇个人品德和能力的高度信任。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范时崇个人才能和品德的赞美,也是对其家族传统和浙闽地区治理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康熙帝对官员选拔和地方治理的重视。
去国渡关河,蝉鸣古树多。
平原正超忽,行子复蹉跎。
去事不可想,旧游难再过。
何当嵩岳下,相见在烟萝。
旧住衡山曾夜归,见君江客忆荆扉。
星沉岭上人行早,月过湖西鹤唳稀。
弱竹万株频碍帻,新泉数步一褰衣。
今来唯有禅心在,乡路翻成向翠微。
少寻道士居嵩岭,晚事高僧住沃洲。
齿发未知何处老,身名且被外人愁。
欲随山水居茅洞,已有田园在虎丘。
独怪子猷缘掌马,雪时不肯更乘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