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值摇落,相留山舍空。
微寒生夜半,积雨向秋终。
度讲多来雁,经禅少候虫。
方从听话后,不省在愁中。
到日值摇落,相留山舍空。
微寒生夜半,积雨向秋终。
度讲多来雁,经禅少候虫。
方从听话后,不省在愁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居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居山中、与世隔绝的凄清情怀。
“到日值摇落”一句,设置了整个诗篇的季节和氛围。黄昏时分,叶子在微风中摇曳欲坠,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寂静景象。
“相留山舍空”表明诗人与友人在这宁静的山舍中相互告别,但山中的住所却显得空旷和孤独。这里的“空”,不仅指的是物理上的空旷,也暗示了心灵深处的寂寞。
“微寒生夜半”、“积雨向秋终”两句,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写,强化了深秋的氛围。“微寒”表明夜晚已有凉意,而“积雨向秋终”则预示着连绵细雨可能是这段时光最后的凄凉。
“度讲多来雁”一句,通过大雁的到来,增加了诗中的动态元素。古人常以雁传书,雁过往往象征着朋友间的情谊和信息的交流。在这里,大雁的来访可能是诗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
“经禅少候虫”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即使在深秋的夜晚,诗人也能通过禅坐来寻找内心的平和,不必急于去等待虫鸣,即自然界的声响,因为他的心灵已经找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安宁。
最后,“方从听话后,不省在愁中”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与思索。经过一番倾听和内省,诗人的愁绪似乎更加深重,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也让他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秋山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傀儡登场日,人情侮老翁。
放颠非独醉,好弄有群蒙。
倾跌辞援手,昂藏见直躬。
由来腰不折,休笑腹偏空。
鬓任添新雪,身羞拜下风。
推排终莫屈,倔强孰能同。
潦倒嗤余子,支撑让此公。
平生儿戏惯,可也忘顽童。
凉夜水浸梦,枕上吹寒雨。
屡变而失真,江行闻篙橹。
倏然听松风,天月半山许。
举首见仙人,云中捉松鼠。
醒时月桂帘,穷阶流一缕。
石窦激寒淙,空水互吞吐。
日日居朝市,合眼见尘土。
始悟山中人,梦境亦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