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牟太素山人》
《送牟太素山人》全文
宋 / 文同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山人高迹若孤云,聊问太虚求所止。

昨因随风起西北,翩然远堕三隅里。

揽之不住瞥尔去,瞬息谁知几千里。

东游必定遇鸿濛,请问无为最深旨。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tàishānrén
sòng / wéntóng

shānréngāoruòyúnliáowèntàiqiúsuǒzhǐ

zuóyīnsuífēng西běipiānrányuǎnduòsān

lǎnzhīzhùpiēěrshùnshuízhīqiān

dōngyóudìng鸿hóngméngqǐngwènwèizuìshēnzhǐ

翻译
隐士的踪迹高洁如孤云,随意向浩渺的太空探寻归宿。
昨日我随风飘向西北,轻盈地落在遥远的三方之地。
想要抓住它却无法留住,转眼间已消失在千里之外。
向东游历定会遇到混沌初开的景象,我想请问那无为的真谛是什么。
注释
山人:指隐士。
孤云:比喻高洁的品格。
太虚:指天空或宇宙。
所止:归宿或目标。
随风:形容无拘无束。
西北:方位,这里指某个遥远的地方。
翩然:轻盈的样子。
三隅里:泛指远方的某个角落。
揽之不住:无法挽留。
瞥尔去:迅速离去。
瞬息:瞬间。
几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东游:向东远行。
鸿濛:指天地未分、混沌初开的状态。
无为: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不强求。
深旨:深层含义或真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隐者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山人高迹若孤云",隐喻诗人置身于山之巅,如同那飘渺的孤云,高洁而不为尘俗所染。"聊问太虚求所止"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终极真理或精神归宿的追寻和探索。

"昨因随风起西北"一句,通过隐喻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心灵的自由自在,如同随风飘扬,无拘无束。"翩然远堕三隅里"中的“翩然”形容动作之轻盈自如,而“三隅里”则是对空间距离的一种诗意表达,意味着诗人心灵的飞跃和超脱。

"揽之不住瞥尔去",这句话语含深邃,表明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空间延伸的无力把握,以及内心对永恒与渺小的体悟。"瞬息谁知几千里"则强调了时间和空间感知上的突变与不可捉摸。

最后两句"东游必定遇鸿濛,请问无为最深旨"中,“东游”意味着诗人心灵的进一步探索,而“鸿濛”象征着广大而深远的事物或境界。"请问无为最深旨"则是对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最高智慧和生活态度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山人的形象,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寻精神至境的生活理想。

作者介绍
文同

文同
朝代:宋   字:与可   号:笑笑居士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生辰:1018~1079年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
猜你喜欢

道彭泽

姓陶令尹今何在,空补陈编归去来。

安得春江作春酒,百年长与子衔杯。

(0)

晚春四首·其三

洗雨吹风送晚春,尽收红紫布青云。

眼前消长谙已久,清坐不妨长闭门。

(0)

宿钱睦甫南斋

潇洒南轩与病宜,庳床长簟碧纱帏。

三更月上梦初觉,竹影满窗风入衣。

(0)

偶成

许君踏月夜相过,此语当时恨已多。

但愿相逢休怨老,不妨白发听新歌。

(0)

离京后作七首·其二

水谙送客浑无浪,风解留人却有情。

今夜榆林系帆宿,却从北斗望天心。

(0)

秋末圭窦斋前菊盛开赋得绝句时秬出未归

幽斋谁与破穷愁,蜀锦当轩烂不收。

白帝属车千万乘,玉轮金毂照清秋。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