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高迹若孤云,聊问太虚求所止。
昨因随风起西北,翩然远堕三隅里。
揽之不住瞥尔去,瞬息谁知几千里。
东游必定遇鸿濛,请问无为最深旨。
山人高迹若孤云,聊问太虚求所止。
昨因随风起西北,翩然远堕三隅里。
揽之不住瞥尔去,瞬息谁知几千里。
东游必定遇鸿濛,请问无为最深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隐者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山人高迹若孤云",隐喻诗人置身于山之巅,如同那飘渺的孤云,高洁而不为尘俗所染。"聊问太虚求所止"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终极真理或精神归宿的追寻和探索。
"昨因随风起西北"一句,通过隐喻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心灵的自由自在,如同随风飘扬,无拘无束。"翩然远堕三隅里"中的“翩然”形容动作之轻盈自如,而“三隅里”则是对空间距离的一种诗意表达,意味着诗人心灵的飞跃和超脱。
"揽之不住瞥尔去",这句话语含深邃,表明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空间延伸的无力把握,以及内心对永恒与渺小的体悟。"瞬息谁知几千里"则强调了时间和空间感知上的突变与不可捉摸。
最后两句"东游必定遇鸿濛,请问无为最深旨"中,“东游”意味着诗人心灵的进一步探索,而“鸿濛”象征着广大而深远的事物或境界。"请问无为最深旨"则是对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最高智慧和生活态度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山人的形象,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寻精神至境的生活理想。